一年當中某一個月份出現兩次月圓我們稱作「藍月」,而一個放不完的暑假、停機九十天的工廠,我們不知道該稱作什麼呢?
美國八月份ISM製造業指數從七月份的四九‧八%下降到四九‧六%,連續三個月出現收縮,來到二○○九年四月以來最低點。其中較為領先的成分指數,新訂單指數也由四八%下跌至四七‧一%,也是連續三個月的收縮。
圖、美國ISM製造業指數
(資料來源:FRED)
歐洲八月份製造業PMI由七月份的三十七的月以來新低四四%,小幅上升到四五‧一%。新訂單與產出下降的程度有所減緩,但是依舊在底部掙扎沒有出現大幅度的回升。
圖、歐洲製造業PMI
同期中國官方最新PMI指數十個月以來再度跌破五十%,而相對較為領先的八月匯豐PMI數據由四九‧三%下降到四七‧六%,為二○○九年三月以來最低。其中新訂單也從七月的四八‧九%降至四六‧一%。正當媒體都聚焦在中國硬著陸、上證指數破底與憂慮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的時候,我們的媒體拼命認為台灣的衰退是來自於中國,其實整個亞洲已經陷入遲滯一段時間。
圖、中國、南韓、台灣、日本四國製造業PMI指數
西方國家服務業佔製造業比重更高,所以一般來說製造業指數必須綜合服務業指數才更有參考的意義與分析的價值。但亞洲的出口貿易國則有不同的意義,我們可以看到八月份其他國家的PMI,台灣四六‧一%、南韓四七‧五%與日本四七‧七%,三個出口型國家的製造業指數連續三個月且同步放緩,再加上中國的製造業出現較大幅度的萎縮,這代表西方國家對於亞洲出口產品的消費需求大幅下降。
基本上PMI並不是一個精準的經濟指標,嚴格來說它也不是經濟指標,它通常混雜著受訪者對於未來的主觀判斷,所以它的絕對值意義不大,但終究這個統計調查頂多代表著製造業目前對於未來的樂觀或是悲觀的氛圍。如果你不只從單一國家單一數字來看的時候,它所代表的意義與涵蓋的範圍則變得相對廣泛。
我們可以明確知道全球性的經濟放緩已經持續第三個月,不是單一中國的因素。依照目前各種數據,我們當然不能大鳴大放說即將崩壞或是已經觸底反轉,況且這不過是反應八月份剛過去的狀況。除非九月之後經濟數據大幅改善,至少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等於沒有說的枯燥結論:我們不需要特別期待全球經濟可以立即恢復成長。
因此,當政府官員告訴我們:「熱水早就來了」,你就一笑置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