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這樣說的「當一個人有名氣的時候,放出來的屁也有人覺得是香的。」這短短的一段話戲謔了兩種人,一個當然就是追捧偶像的熱情粉絲,另一個就是仗著名氣放臭屁的那個人。
九月十三日美國聯準會FED決定施行QE3之後,各方財經評論議論紛紛,有的人認為是經濟大利多,有的人則認為規模很小不會有任何效用,有的人則對全球通貨膨脹憂心忡忡,有的人憤怒的認為政府毫無紀律。任何人表示意見都是個人的自由,但在學術殿堂之中,許多看法與研究必須拿出有力的證據與數據,並且經過多次多方的學術檢驗,整個理論才能夠被肯定。
就是由於學術過程曠日廢時,所以許多教授就走上財經專家的路,選擇那些不需要被檢驗的言論空間,拿著自己的學歷經歷想用最淺顯的方式與民眾溝通,表達自己的看法。「全球貨幣戰爭開始了」當我看到殷教授寫的這標題的時候,我充滿好奇,因為我很想知道身為經濟與金融系教授為什麼也對民俗通論那麼的有興趣。
如以2015年的零利率政策當參考期限,美聯準會將在MBS市場中注入1.6兆美元資金,若與2008年的1752億美元的QE1,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600億美元的QE2比,顯然它的規模要大得更多。
這次的貨幣戰,顯然與20世紀的貨幣戰有所不同。20世紀大多由各國的央行操縱匯率貶值,以促進出口貿易為主,這次卻是各國因應國內的經濟與金融問題,用印鈔票方式來求短期的穩定,以爭取時間,從事經濟長期結構性的調整,但是對世界其他國家而言,卻是排山倒海的衝擊。
當我看到教授也用這種與民俗專家穿著同一條褲子發聲的時候,我為台灣財經界大感遺憾。因為一般的人看了殷教授的文章,裡面又是引用數字又引經據典,民眾一定深信不已,認為這是教授說的話,一定不會錯,認為都是歐、美等西方國家害了台灣(全球)的物價上漲。
但是殷教授的數學程度可能不是很好(或著是他故意想要誤導群眾),FED宣布QE3之時採用了一種「定期定額式」的量化寬鬆,這種每個月在貨幣市場注入四百億美元的金額,持續累積到二○一五年自然是一個相當程度的規模,但是教授忽略了經濟本身也會成長,經濟成長過程中本來就需要基礎貨幣的逐年增加。而且跟「定期定額」投資相同的事情是,你後來新投入的資金,相較於原本的部位來說比重會持續下降。也就是說每個新月投入的四百億資金,每一次對總體經濟的影響會隨時間遞減。
我們可以這樣計算,假設聯準會每個月都足量購買的四百億美元的MBS,在不考慮任何公開市場操作與存款準備的產生的抵減之下,四百億美元將會完全轉換成為聯準會資產負債表當中的基礎貨幣--也就是每個月直接印出了四百億美元在基礎貨幣當中。就目前聯準會發行了二兆六千七百億的基礎貨幣規模來說,每個月會增加了一‧五%基礎貨幣,之後隨分母越來越大到二○一五年僅剩下一%的月增率。到二○一五年之時,二十八個月的平均年增率為一四%。而你必須再知道一九六○平均至二○○八年中,美國基礎貨幣五百八十二個月的月增率總平均為○‧五%,QE1期間十二個月平均月增率六%,QE2期間十六個月平均二%,而QE3每個月最多成長一‧五%,事實上對於總體經濟加速的力道是相對和緩許多的。也就是說目前QE3每個月僅額外增加了一%的基礎貨幣,必須額外增加的原因就是目標利率為零,已經沒有直接調整利率的工具可以使用。
我們再比較基礎貨幣年增率,QE1施行之後在隨後二十三個月增加了平均六十%的基礎貨幣年增率,QE2在之後十六個月增加了平均二十%的基礎貨幣年增率,而QE3最大的可能是產生十四%的年增率,因此我們從數字上來說QE3的力道,以及目前能產生的貨幣供給增加速率,確實是小於QE2與QE1。
為什麼我用貨幣的年增率與月增率來比較?因為這是貨幣理論的運作原理,它在單位定義上是一種與物理學上作功與加速度相同的概念,期間與量能都會影響總功率(總產出)。而貨幣政策之所以對總產出可以產生影響,是由於短期內價格僵固才能發揮效果,更何況雖然FED保證零利率到二○一五年,不代表聯準會會施行QE3到二○一五年,因為聯準會可以在有必要的情況之下,每個月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回收QE3釋出的基礎貨幣。
如果聯準會真的施行QE3到二○一五年,那表示過程中美國應該還繼續出現了衰退,因此雖然總金額可以累積到一‧六兆,但也並不是像殷教授所憂慮的FED注入了一‧六兆,就會產生一‧六兆的通膨。因為長達三年以上的貨幣擴張過程中,貨幣乘數會隨景氣擴張或衰退而改變,因此,雖然同樣是每個月注入四百億美元,但是長期的過程中對於通膨影響的比例是不相同的,這部分教授把貨幣成長與通膨的關係過度簡化。
圖、推估至二○一五年聯準會基礎貨幣變動率
(資料來源:FRED)
圖二、美國基礎貨幣QE3之後增加的預估值
(資料來源:FRED)
另一個觀察方式請看圖二,是美國基礎貨幣的數量,在二○○八年之後,美國經歷兩次短期的大幅波動也就是QE1與QE2,但你觀察假設我們把QE3增加數量加入線圖當中,事實上FED只不過是想保持基礎貨幣在一個趨勢上的成長,QE3並不會大幅增加基礎貨幣。
如果你發現了解殷教授在數學上先犯了個嚴重的錯誤,而且他又沒有搞懂貨幣理論,還把QE3引導成規模很大的貨幣戰爭的時候,你可能會懷疑他是否居心叵測,又懷疑他在電視上說話時的滿臉誠懇。
然後你又會更加疑惑,殷教授是否還戀舊於好萊塢式的戰爭電影?真正的戰爭是血腥充滿死傷的人間悲劇,是國家與國家意志上與理念上的競爭而化為軍事武力的戰爭,戰爭當中有戰勝國也有戰敗國。貨幣要如何化為戰爭呢?我們的敵人在哪裡?我們的戰爭理念在哪裡?中央銀行寬鬆的政策要屠殺的是誰?本國人?外國人?當二○○八年金融風暴,全世界中央銀行同時降息寬鬆的時候是否引發了大規模的人類毀滅?
這一切貨幣戰爭論述,只是滿足那些人心中幼稚好戰的性格,同時又凸顯了那些人其實本質上憎恨中央銀行而已。我們的敵人是心中的自己,由於厭惡中央銀行而對央行貨幣政策宣戰,如此的理由卻是由於我們自己沒有搞懂貨幣理論,一門相當簡單的學術科學。
這種在經濟學論點被扭曲的普遍現象,好比一個腫瘤科醫生對外宣布天山雪蓮可以治癌症,一個建築師宣稱可以在沙地建築摩天大樓,一個物理學家宣稱人類可以靠輕功飛行在水面上一樣。但電視上的經濟學家跟所有科學家都不一樣,他們總是宣稱經濟學沒有用,那什麼才有用呢?
這就是我對於當代台灣財經專家失望的地方,如果是一些獐頭鼠目的分析師它們亂說話一點都不會引來我的批評,因為沒有人會相信他們。但是頂著學術光環或是名門正派受過學術訓練的人,尤其是掌握了媒體光環的寵兒,他們有更大的責任應該要導正社會上錯誤觀念,引用數字要更加講究,而不是為了吸引群眾就跟著媒體論調,因為群眾喜歡聽貨幣戰爭的故事就一起瞎起鬨。
殷教授,你的經濟學被我當掉了,下學期請來重修我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