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01-29

第○章 經濟學要義(10)

喜歡本文請押讚好,如果跳出確認視窗,要再押一次"確認"才能成功給我一個讚唷~

image

0.4.2原則十一:長期而言,通貨膨脹來自於貨幣的增長

    這是貨幣理論的第一定律。通貨膨脹是指整體物價水準上揚的幅度,在二十世紀初的德國,二十世紀中葉前的中國,二十世紀末期的拉丁美洲,都遭遇到相當高的通貨膨脹,尤其是德國與中國,最後都導致國家與社會的崩潰,付出慘痛的代價。人們在這樣的歷史教育之下,對於通貨膨脹則形成了一種擔憂且害怕的偏見。

    惡性通貨膨脹,的確是社會問題,持續且過高的通貨膨脹是來自於政府不當的使用貨幣工具。早期歷史中貨幣供給的超速增加,可能是為了融通赤字,也可能是為了戰爭籌措資金,也可能是由於債務問題,當時的經濟學家並不完整了解貨幣理論,所以會為了解決當前的財務問題而急就章透過增加貨幣來應對。不只二十世紀如此,人類一直一來的君王制度,只要透過稀釋貨幣純度或是其他貨幣方法,到最後就是引發惡性通貨膨脹使得民不聊生,只是以前的經濟學家不了解而已。無論如何,通貨膨脹長期來說是一種貨幣現象,但這不意味著我們一點都不需要通貨膨脹。

    也不意味著我們要像初期貨幣學派提出的理想,每年維持固定的貨幣增長率。景氣擴張的時候,如果中央銀行不適度隨著景氣擴張貨幣,就會直接壓抑經濟成長,就跟金本位時期的作法一樣,而景氣在衰退的時候,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的供給,則能減緩衰退的程度,讓我們不至於陷入經濟大蕭條的困難當中。而這個基礎貨幣的貨幣供給的變化大致上也是在某個適度的區間內(例如在二%到十%之間),以避免濫用貨幣工具而引發惡性通貨膨脹,這是現代中央銀行原則一致的標準辦法。

    一般錯誤的認知就是把貨幣供給量的增加視為一種罪惡,因為這種觀點認為,貨幣供給增加隱含著通貨膨脹的意味,而通貨膨脹是一種道德罪惡。他們搞錯的事情是,經濟在成長與擴張的階段,貨幣供給本身必須增加,如果貨幣供給的成長遠小於經濟成長速度,這時候雖然貨幣供給增加,但實際上還是一種緊縮政策。

    惡性通貨膨脹在本質上,跟大家口中的一般性的通貨膨脹是不一樣的東西,面對現代的通貨膨脹我們既有統計工具可以監控,也有中央銀行可以透過控制貨幣供給來控制,惡性通貨膨脹如同銀行擠兌問題,又如同鼠疫瘟疫一樣,在人類文明社會已經暫時受到控制,變成一件稀有的事情。

    而另一個常見的錯誤觀點是,當經濟出現景氣擴張的通貨膨脹時,則推論總體經濟當中必然會出現消費衰退,那是誤把個體經濟模型的價格上漲導致銷售量減少,套用在總體經濟模型當中。在正常狀況下,當總體經濟的整體物價緩慢上漲的同時,總支出增加了,而總收入必然增加,只有經濟衰退發生才會導致消費緊縮,並不是物價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