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07-14

央行的33頁書到底想說什麼?

喜歡本文請押讚好,如果跳出確認視窗,要再押一次"確認"才能成功給我一個讚唷~

擷取

    好一段時間不寫經濟評論了,一者是我通常空閒的時間是半夜,白天我需要陪伴我的孩子,再來就是經濟評論有太多專業的項目很難光靠理論讓大眾認同,懂不懂一回事,而是民眾一開始就不願意認同相反的意見,然後用自己的直覺來判斷一些應該被量化分析的問題。

    今天央行特地拿了33頁書來自我澄清某周刊的報導。一直以來台灣民眾被強制灌輸了一些不正確的觀點「央行操控、台幣貶值、外匯存底、通貨膨脹、房市泡沫、購買力下降、少子化」,這一連串跳躍式的推論,就像個完美的病毒深植人心。

    一本經濟分析七零八落的周刊,他們的趨勢預測與股票分析都經常都錯得離譜了,你憑什麼相信他們評論央行就是正確的呢?

    我先光講「匯率操控」的部分就好了。我們想想那個被俄羅斯人拿走的7000萬新台幣,請問俄羅斯人拿走7000萬新台幣可以幹嘛?我真的是問這個問題,新台幣拿到俄羅斯是不能用的,俄羅斯也沒有台幣交易所,歹徒當然可以拿去地下錢莊來換鈔票,但一定是個爛價錢。所以有很多人推論他們去買了鑽石,甚至可能透過比特幣把贓款洗出去。但如果今天歹徒拿走的是兩百萬美元,那就差很大了。

    這點出了一個最重要的關鍵,新台幣是一種只有本國人或是國外遊客來台灣才要用的貨幣,出口商、投資客拿台幣是為了做生意的支付或是金融投機,而不是常態性的需求。相對於美金、日圓、歐元,新台幣是一種流動性差而且在國際上很難用的爛貨幣。這種小國貨幣會有一種問題,就是某些時間點會出現集中的買盤或是賣壓,導致新台幣匯率大起大落。某些小型股票也會有這樣的現象,價格跳上跳下,賣個十張就跌停板,這樣不利於匯兌交易,流動性差就不利於價格發現,也不利於自由交易。

    這時候怎麼辦呢?金融市場有一種做法就是「market maker」也可以說是控盤的主力,小股票通常私下是公司老闆或是財務長或某些特定不能公開的人士在控盤交易,作價作量,而券商自己發行的選擇權、權證或是期貨,也有專門的交易員在控盤。央行就是在扮演控盤這樣的角色,做造市者或做主力控盤,是一種非常專業的交易行為。也就是說,許多新興國家的央行也都必須扮演這種穩定匯率的角色,某種程度來說是被迫的必要之惡。

    我的重點是:新台幣以及我們的金融環境,到底有沒有完全放任匯率浮動的能力?這讓我相當懷疑。也因此央行對於匯率的調整是我們可能必須長期接受的過度模式。我們來看一個圖,我們觀察新台幣對美元以及新加坡幣兌美元*20的長期趨勢,其實趨勢還蠻雷同的,除了早期90年代台幣相對於新幣升值比較強勁一些,2000年後的趨勢則十分接近,而後期台幣相對比較貶值的部分,也可以拿我們經濟成長遜於新加坡來解釋。如果新台幣一直貶,這張圖應該要看到噴出的台幣兌美元走勢。那如果兩國差不多,是不是新加坡也阻升競貶,如果台幣阻升導致少子化,新加坡這個東南亞金融帝國,應該要出現與台灣相同的症狀,但實際上並沒有。更何況,新加坡央行也是會進行市場干預的,喔,我忘了說,連瑞士央行也會控管匯率。

    所以說,那種以央行操控市場,來說導致金融業競爭力低落,或是其他衍伸性的問題,在許多國家都並沒有相同的病症。

fredgraph

圖、台幣(藍)與新幣(紅)走勢

   另外我們來看美國,美元號稱是自由貨幣,你以為他們央行沒有「操控貨幣」嗎?它們操控利率,而利率也長期影響著美元指數的走勢。聯準會的利率是FED決定的,調降利率然後導致匯率下降,這難道不是一種操控匯率?

fredgraph (1)

圖、美元指數(藍)與聯準會利率(紅)走勢

   過去,許多民進黨的支持者,經常拿「操控」跟「阻升」拿來罵央行,現在自己當家了,我是勸戒蔡政府以及民進黨自己,要非常小心處理這一塊,讓民眾怨恨中央銀行,絕對不是一國之福,特別是那些錯誤又嚴重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