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07-19

民眾到底多麼誤解貨幣?

喜歡本文請押讚好,如果跳出確認視窗,要再押一次"確認"才能成功給我一個讚唷~

    在台灣,只要一旦講到「寬鬆」的貨幣政策時,對於民眾來說,它幾乎等同於:「放縱」、「無節制」、「羞恥」、「錯誤」、「罪惡」等等負面意涵,有點像1950年代之前,國際對凱因斯學派的排斥,加點盲從自由主義的香料「反管制」「反操控」,再灑上儒家「道德論」的粉末,就變成獨特的台灣味兒了。對於經濟學家來說,寬鬆,是一種專有名詞,指的是貨幣政策的狀態或是行動,並不包含這麼多群眾氛圍。

    這很像是我們跟許多非理工類組學生說「高溫超導體」時,他們腦袋馬上浮現很熱很燙的想像。但是科學上所謂的「高溫超導體」它在實驗室的運作溫度,是攝氏零下-135度,冷得不得了。中國文字含糊的特性,讓許多科學上的專有名詞被賦予了額外的想像力。

    經濟學的專有名詞在台灣也得到了一樣的待遇,我想這是一種文學凌駕科學的體現。

    科學的辯論從古至今從來沒有停歇過,十七世紀時,科學家爭論地球是不是宇宙的中心?十八世紀,科學家爭論熱到底是熱質還是熱動力?十九世紀中葉後期,科學家爭論,光是粒子還是波動?愛因斯坦與波爾的爭論,產出了光的二元性,人們跳出了古典力學,推動了近代量子理論的發展。二十世紀,科學爭論進入了經濟領域,凱因斯與海耶克的世紀爭論,政府政策與自由市場,兩者同時都為現代總體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而現代中央銀行家依賴貨幣理論的操作,也已經是二十世紀中期之後的事情了。

    質疑地心說的哥白尼,拿科學來挑戰一個四百多年的宗教成見,有多麼大的輿論壓力?那些能拿出證據證明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科學家,受到各方政治與宗教的逼迫,入了監牢還要受到民眾的審判。民眾用直覺來看待科學,是人類世界反文明的普遍現象。

    中央銀行到底該不該靠貨幣政策應對經濟衰退?其實在學術上並沒有像民間有這樣大的爭論,台灣民間的確是各說紛紜,反正大家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政治、道德、信仰等等主觀前提,全部都帶入了科學爭論的命題當中,多數人不是拿科學來分析,而是拿感官與情緒來堅持己見。

    說了這麼多的廢話,我的意思是,在經濟領域中學術的基礎很重要。我並沒有一廂情願認定課本不會出錯,事實上往未來五十年來看,課本可能有一成到兩成的內容要完全修正。但這同時也表示,如果你的論點跟學術相抵,在未來的五十年中有八成、九成的機會會被證明是錯誤的。問題在於你選擇站在追求真理的哪一邊?

    很多人會自我催眠說經濟學只是社會科學,所以認為經濟學是一種「這樣也好那樣也可以」的社會科學。就我這個理工背景出生的人來看,經濟學在眾多商管領域當中是最像理工科學的一門學問,經濟學其實比較接近生態學或醫學工程,而不像政治學或是行政學那樣的籠統。為什麼我們把生物族群相關的統計、量化來解釋生物行為的科學當作自然科學,而統計與量化人類活動的科學卻被歸類為社會科學?這是對經濟學很大的誤解。

    我是個屁人說屁話,講的每個字都臭的人。有些人對我有誤會,我並非中央銀行支持者或是中央銀行痛恨者。我只是盡可能的回到原點,用經濟學的理論與啟發,來思考現代經濟發生的事情,而不是用直覺、成見或是聽別人怎麼說來評論經濟。

    我接下來幾篇,想要為讀者解釋一下貨幣與經濟的一些作用,希望可以讓你多認識一點貨幣運作真正的意涵。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下圖,這是IMF的全球名目GDP的走勢,很明顯的2008至2009年之間,全球落入一個美國兩房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也是最接近的一次危機,大家記憶猶新。

image

圖一、全球名目GDP(資料來源IMF)

    再來,是看看美國與德國的名目GDP,你不會感到訝異,美國與德國同樣在2008至2009年間摔了一跤。

fredgraph (4)

圖二、美國(藍左)與德國(紅右)名目GDP(資料來源FRED)

    我們再看泰國與南韓的名目GDP,我們一點也不意外,泰國與南韓也在2008年至2009年之間出現了跌倒而後上升的走勢。

image

圖三、泰國(藍左)與南韓(紅右)名目GDP(資料來源FRED)

    所以,你會推論因為全球經濟受創,多數的國家在2008年至2009年之間出現名目GDP衰退是非常正常的共同現象。但是,我要給你看一個不一樣的國家--以色列。

image

圖、以色列名目GDP(資料來源FRED)

    什麼?為什麼有一個國家,能在2008年至2009年名目GDP未出現跌倒的走勢?他們維持原先的成長趨勢,難道以色列沒有衰退?難道他們真的是神的選民,因此國家沒有遭受金融風暴的傷害?還是以色列做了什麼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事情?

    身為一名central banks watcher我認為這個小國家的貨幣操作,很有趣,也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總體經濟學的教材之一。明天我再繼續說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