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12-29

蒐集財經資訊的第一步(已收錄於創月刊八月號)

喜歡本文請押讚好,如果跳出確認視窗,要再押一次"確認"才能成功給我一個讚唷~
image
文/黃紹博
前言:
    投資從不曾像現在如此的「宅化」,你幾乎可以不出家門就能蒐尋資訊、開戶、網路下單作交易決策。只是有那麼多用不完的網路資訊,投資人到底要從哪裡開始學習呢?
    天曉得也許有那麼一天,金融商品會變成百貨公司專櫃或是大賣場裡面量販的物品。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光景呢?我想,其中的橋段很可能會是這樣:
    「先生,您好。要不要看看我們最新的宇宙資源開採基金?買一單位可以操作一百單位,滿千送百唷!」
    「小姐,我們有一套不會出錯的策略性避險基金,妳在SPA作臉的時候還可以幫妳繼續賺錢,定期定額可以集購物點數。一次買三檔,還可以到樓上兌換高級面膜。」
    「太太,我們正在周年慶。這裡有賣退休福袋,保證保本,只要三十萬元,三年後保證增值到五十萬元的結構債,還有摸彩券,可以抽私人飛機。」
    「帥哥,你剛進社會想要發財,一定要來買我們家的自動指標交易系統,全世界的商品報價一目了然,高頻K線圖一秒更新60張,觸控式下單介面,進出場、停利停損位置都可以直接顯示在圖表上,電腦還會自動幫你篩選出線圖內的技術圖形作交易。您還可以跟好朋友組隊,參加團體競賽。」

網路增強個人資訊蒐集的能力
    以現今的標準來看,過去的市場效率的確很糟糕,對於事件與訊息的掌握都相當不透明。由於沒有任何的計算機輔助,連最基本的價格線圖都要花錢購買或是手工製圖,更遑論複雜的財務工程計算。直到電腦與網路的普及化以後,你幾乎只要幾秒鐘,就可以看到一家公司十幾年的價格走勢,幾秒鐘就可以開始查詢到那家公司的各種訊息或是公司的財務歷史。
    想當然爾,這是人類時代的一個里程碑,訊息的傳遞無遠弗界,世界因此而改變,人類很快的可以「Google」各地的公開消息,不再只是侷限在自己的國家當中。一個人理財的世代,也就漸漸成為我們的生活當中的一部分。
    由於國際金融的整合與互動性提高,加上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規模的與日俱增。很多經驗老道的投資人,也必須從很多方面學習新的東西。也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東西要學習,一個人的投資其實充滿著驚奇與挑戰,每天有讀不完的訊息,二十四小時幾乎不中斷的金融事件,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湧。
    儘管金融科技與財務工程發展的腳步很快,在投資的世界裡。還是有兩個不變的東西,至少我認為在我的有生之年,這兩種核心不會因為科技而變質。一個是成功的交易必須仰賴投資人的知識與技巧,在投資架構上要能追隨經濟推動的大方向。第二就是要有足夠的資本與資金控管,加上合適的操作部位。這些東西不管在任何時代、任何市場都堪用。

從海外觀點增加世界觀
    研究海外的金融事件與訊息,真正的重要性在於,要讓投資人學習那些國際訊息對市場的短期影響,並從中找出真正足以改變大方向的事件。所以,這是個相當漫長的摸索與學習過程。不管你要投資什麼,你必須聚焦在某個點上,然後慢慢往其他更大格局的領域或是更精確的細節去分析擴展。
    在世界地理上,台灣是一個小島,地球並非圍繞著台灣旋轉。所以,在台灣的投資人經常需要把頭抬起來,看看國外發生什麼大事情。我所知道的很多投資人,想要做投資研究,不是上台灣雅虎新聞,就是看國內財經報紙,認真一點的天天看財經電視。想要找投資標的,就翻閱仿若採購型錄一般的理財雜誌,裡面兜售著看起來任何時刻都可以買進的金融商品。
    全世界許多大型的資金與大型的機構投資人,並不在乎台灣發生哪些事,也不會來看台灣新聞,甚至根本不會投資台灣。他們關注的是CNN、BBC、NHK、CNBC、Bloomberg等更專業的頻道與資訊來源。如果我們投資,都只注意國內業者提供的訊息,將會落後國際一大截。這是我所看到多數初學者的盲點。

重要的國外財經消息網站
    所以,我每天會固定看幾個重要的國際財經網站的標題與內文:CNN Money(http://money.cnn.com/)、CNBC(http://www.cnbc.com/)、Bloomberg(http://www.bloomberg.com/)、WSJ(http://online.wsj.com),這些國外的財經標題可以讓你知道外國投資人在關注哪些事情,對哪些消息有興趣。如果你持續一段時間的研究,就會發現多數時間台灣財經新聞報導與國外的差異性,也凸顯台灣財經媒體的落後與不專業。
    這四個網站在晚上八點左右就會開始加速更新頭條新聞,只要是財經相關的訊息都在裡面,雖然我們不能依此就第一手掌握到即時資訊或是能立即在國外作投資,但如果你發現某些消息在四大網站都被當作頭條,那就知道發生了大事件。甚至一些台灣發行ADR(美國存託憑證)公司的新聞也會領先出現在海外報導當中。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CNBC網站,他更新速度夠快,專業度也夠,此外對於各國中央銀行主席的發言評論與分析都十分精采而深入。Bloomberg的內容算是最具深度的,不過他們最近才改版沒多久,開始走比較親民的版面。WSJ(The Wall Street Journal美國華爾街日報)則是全世界最多人觀看的投資網站,很生動活潑,他們經常會提供歷史性的彙整報告,非常具有知識性。例如,日本海嘯核災的時候WSJ就作出一份核災的大事曆;油價上漲的時候,就作了一份歷史上的幾個高油價時期的經濟狀況。
    這些網站都提供非常國際性與專業性的訊息,而且就算有置入性行銷,也沒有那些逼你買賣台灣股票的訊息,因為顯然我們不是外國人出貨的主要對象。
    如果你覺得以上那些英文網站過於複雜,其實還有一些有提供中文版的網頁你可以持續追蹤:首先一定要推薦的是鉅亨網的新聞(http://news.cnyes.com),我都是點選”總覽”,如果你嫌內容太多可以從”時事”或是”宏觀”開始切入。此外,就是路透中國(http://cn.reuters.com/)與華爾街日報中國版(http://chinese.wsj.com/)。我習慣每天晚上至少把一整天的標題瀏覽一遍。然後針對我有興趣的部分作追蹤,或作深入閱讀。

image
海外財經網CNN Money、CNBC、WSJ

掌握資訊只是第一步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並不是你掌握了所有或是足夠的訊息就可以讓你掌握投資優勢,從此就無往不利,絕對不會有那種事情。而是那些訊息是我們學習觀察世界,增加國際金融觀的一個重要管道。
    訊息的取得便利,卻又造就出一種氾濫成災的資訊怪獸。信不信由你,如果你把所有的網頁每天大標、小標內文仔細看完,你可能需要另一個八小時才能夠把一天的分量給吸收完畢。
    由於資訊實在是過多,剛開始你一定會像是個大胃王,拼命在標題與內文中睜大眼看,彷彿裡面可能藏了什麼曠世寶藏,荒謬的是,等你看完後便毫不猶豫往下一個標題重覆相同的動作。這種什麼都看卻什麼都不細看的貪婪,的確是資訊爆炸的後遺症。吸收資訊與尋找較不失真的消息來源相當重要,但將資訊多餘的部分排除,不被消息主導自己的情緒,訓練自己觀察世界的能力才是最終要培養的技巧。
    一個人要能持續成功的投資,其實運氣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不過,就像買彩券一樣,你不進場永遠都沒有機會可以贏。你可以透過科技工具來便利你的生活,但這也同時增加了一個人在投資上的工作份量,原本在一張交易台上的前台、中台與後台加上產業研究部與總經投研部的各項分工,需要不同專業人員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卻要一個人全包了。
    總之,我們身處在這個將利益視為美德,累積財富為人生終極目標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很多人讓金錢來駕馭自己的一切行為,用利益作為衡量別人是非對錯的標準。無論金融商品或工具如何先進發展,投資終究最大的目的應該是豐富我們的生命並提昇我們的靈魂,甚至可以不受金錢的束縛而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才是投資人在過程中應不斷自我警醒的課題。

Tip 在Google Chrome瀏覽器看國外的網站
image
    大部分投資人都不會去看海外網站,可能是由於外語程度或是因為散漫,即使要研究訊息,也是從台灣的報導中搜尋國外事件。但請注意,那些經過翻譯的外訊,不知道已經是第幾手的舊聞,可能落後數日甚至數周,而且經過斷章取義,你還無法判斷人家的原始意涵。
    況且時間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掌握足夠的訊息,經過思考後又要把多餘的訊息去蕪存菁。所以,如果你還沒有那麼作,請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壓下瀏覽器提供的免費翻譯的按鈕,對照翻譯與原文,你可以大幅縮短你的學習曲線。除非有一天,你聽到有更好的即時翻譯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