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02-20

第一章 經濟哲學的思想架構(13)

喜歡本文請押讚好,如果跳出確認視窗,要再押一次"確認"才能成功給我一個讚唷~

image

先有經濟,還是先有經濟學家?

    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這好比是自然科學問題的「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的問題一樣。當然我們若自作聰明,照字面耍小聰明解釋,應該是先有經濟這個名詞,後來才有所謂的經濟學家這個名詞。不然,我們很難解釋經濟學家是甚麼意思。

    如果你用意義的層面來思考的時候,答案很顯然不同。經濟這個名詞在被人類開始使用之前,經濟現象以經存留在人類社會數千年之久。好比太陽的本體出現的時間點,超越人類發明出太陽這個名詞之前,以現在科學的知識我們知道,在物種演化出現之前、在地球誕生之前,太陽系的這顆太陽早早已經存在宇宙當中。經濟本身是一個人類社會運作後恆常存在的現象,經濟學家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研究、累積而到現在發展出來各種經濟學的理論。

    你可能會認為,做財經分析的從業人員,應該要依照經濟學的這些理論用經濟學家的方法,作為分析的基礎才對,但有趣的現狀是,民俗財經專家經常跳過經濟學來發展自己的個人論述。當然民主社會是多元的,是提倡言論自由的,我們的確要尊重不同的意見,但我們真該容忍那些反知識的言論嗎?這些民俗財經專家,他們獨創性實在太高明又太有文才了,以至於他們讓公眾覺得經濟學家都是錯誤的,而且他們這些財經專家所說的論點,才是經濟學理論當中所該有的新理論。

    不過,我從來沒看過民俗財經專家的新發現的"新玩意"能登上經濟學課本的學術殿堂。

    為什麼電視上的民俗財經專家要誤導公眾呢?很可能他們有明顯的政治立場,為了反對政府或是支持政府政策,所以拿著有偏見與錯誤假設的論點在電視上大言不慚。又或是某些金融業出來的專家,拿著經濟理論推銷他們的金融商品,畢竟金融界事實上就不過是一場比賽集資能力的行業,為了吸引資金拿到自己的績效與分紅獎金,那些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的小白臉們在電視上高談闊論未來行情的新發展。因此把經濟理論顛三倒四的拿來組合,把各種你看不懂的文字拼湊在一起,然後插入幾張製作精美的線圖表,這樣就成了一場精心製作的表演秀,不管是為了推銷政策、服務政黨、兜售商品、金融解盤,這場秀的樣式都很一致。

    或許我不該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們假設他們那些電視上的民俗專家都是無心之過吧?那我想他們其實是「根本就無心搞懂經濟學」,才會在電視上教育公眾那些斷章取義的經濟理論。

    我一直相信一件事情,就是良好的民主政治運作是建立在睿智的選民之下。台灣的公眾若要能夠聽懂政治人物在政策上的詭辯或是財經專家在電視上的誤導,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提升全民的經濟智識。因為政府政策的背後往往有著重要的經濟理論在運作,當把學理用在現實的時候要十分小心,現實狀況比原始的模型更加複雜,而且有強烈的人性情緒因素在其中蔓延與干擾。但這不表示理論會出錯,這只是要提醒執政當局或是制定政策的官員要更加謙卑與嚴謹,才能夠造福台灣這個社會。

    可惜的是,台灣民俗財經專家早已經一代起一代落地充斥坊間,前人遺留下來的錯誤觀念深植人心,使得群眾只關心兩岸問題、統獨意識等難解的問題有興趣,一旦講到經濟問題的時候,馬上要求政府要提升國家競爭力,老一輩都學著美國十年前的供給面學派的經濟學者與國家競爭力學者的老掉牙,要政府支持財團與企業,養活企業企業才能養活勞工。這彷彿是讓台灣腹闢了諸侯割據、貴族養客的封建年代。

    群眾已經被各種電視上荒謬的理論影響得如此深刻,要如何提升群眾的經濟智力呢?我想應該要有一群願意覺醒的人,不斷推著這樣的運動,讓理論回到理論的架構與範圍,把正確的知識傳講出去,這樣才有機會為台灣的未來建立一個程度較高的基礎。

    無論如何,在經濟學的歷史中,我看到的是先有經濟,後有經濟學家。但社會現狀是:先有民俗財經專家,後有民俗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