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把世界各國的痛苦指數(失業率+通膨率),拿來作比較,台灣No.2,然後No.1是日本。所以全世界最不痛苦的國家應該是日本,再來是台灣。」「日本是世界痛苦指數的最低的國家,人民都哀哀叫了,台灣人會感受不到快樂,也很正常。」「如果在把GDP成長率與痛苦指數相減,台灣的痛苦率是全球最低,幸福度最高的國家。」當我聽到學者專家賣弄這種數學遊戲的時候,我都會很"意外"。
首先,我要向高教授請問,請問日本的失業率與台灣失業率的統計方式是否相同?第二是日本CPI統計內容與台灣CPI統計內容有沒有不同?我想他那麼有學術專業,應該都可以告訴我們事實而不至於說謊,畢竟說謊沒有好處,他會憑良心跟我們說,「是的,統計方式略有不同。」
那把世界各國不同的統計標準算出來的絕對數字排列再一起比較,是否有意義呢?這很像拿美金198在跟新台幣199來比大小然後喊說199比較貴,是一樣愚蠢的事情。
此外,"痛苦"很顯然不是一種數字而是一種知覺,若想要用統計反應心情,本來就不是一個好主意,也不是科學。那為什麼高教授要如此拋開他的學術專業變弄戲法來說服聽演講的年輕人,要讓他們相信「台灣人其實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我想答案可能是選舉吧。
高教授後來又補充,說台灣實質人均GDP很高,很直得驕傲,但可惜的是他卻不說惡化的貧富差距。話說回來,你若把台灣這幾年的痛苦指數按時間序列排列,你就會知道,不管那一黨執政,還真的有點苦(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