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把價格當作y,銷售數量當作x,可以得到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式,y=-x+10 。這時候我們就把這種每下降一元就多買一個商品的行為,用函數來表達。請不要看到數學符號就過度緊張,你要知道這只需要國中一年級的數學程度。
如果我們把這條曲線畫在座標圖上,就變成了圖一。
經濟學家認為就算是許多的人,每個人針對特定價格心裡都會有一個購買數量,加上通常價格越低就會讓我們購買越多,所以市場的需求曲線也會在許多特性上類似這個最簡單的模型。但經濟學家也發現有些特例的商品,例如股票等有些炫耀財富性質的商品,價格越高往往需求數量也越大,那些商品就被稱作季芬財(Giffen Goods)但因為這些例外十分罕見,有時候只是一時的短暫現象,以至於我們可以忽略這種反常的商品需求。
現在我們要開始「衝擊」這位消費者,如果他有一天中了頭彩,因為他想要分送蘋果給五個朋友,由於改變了他原始的購買想法,因此在每個價格水準上,他都願意多買五個產品數量,這時候九元買六個,五元買十個,一元的時候買十四個,需求產生了改變。當然,我們也可以用數學方程式來表達: 。這時候你會發現,現在的圖形,相較於原本的需求曲線往右方平移。這時候,經濟學家稱作「對蘋果的需求增加」。
圖一、需求曲線與曲線的平移
在這個模型當中,你可以看到兩種移動方式,一種就是價格下跌而導致需求量的增加(虛線);另一種就是在每個相同價格的水平,都出現需求量的增加,這時候需求曲線就出現了整體往右的平移。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區別到底是沿著曲線移動還是需求曲線本身的平移。如果在其他產品價格,以及其他條件都沒有變化的狀況下,廠商降低了售價而增加了銷售量,我們不能說是民眾對商品需求增加,而是價格降低增加了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