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06-16

財自主義症候群

喜歡本文請押讚好,如果跳出確認視窗,要再押一次"確認"才能成功給我一個讚唷~

 


    閱覽各種財經達人社團,還是各種譁眾取寵的財商教育團體,或是一些辭不達意的理財書籍,通常都會吹捧的事情就是「財富自由」。推廣過程中甚至創造一種失去財富的恐懼感,透過財富輸人而產生的焦慮感,變成一種黑色行銷,讓更多還在初期累積財富的人,落入成為韭菜的陷阱;財富自由被過度的詐騙行銷以及造神化。財富自由被講成好像是一種人生理想狀態,但實際上除了錢它卻毫無內涵,跟自由也沾不上邊,我可以把它稱作「財自主義」。

    幾乎快要靠近這個世紀初,羅伯特·清崎出了一本很有名氣的財商書籍《富爸爸,窮爸爸》很巧妙的利用包租公來行銷房地產投資,他用老鼠賽跑遊戲,其實就是一般的大亨(Tycoon)遊戲的改版作為教學,成功地打響房產投資的槓桿遊戲。2001年的出版很快成為銷售排行冠軍,相關的課程、書籍持續出版,但最後在2008年他一樣遭受美國次貸與房地產衰退危機的血洗,最後2012旗下主要的投資公司還破產。

    每次講到金融產品的投機泡沫都會有個帶節奏的主軸,像是1996年黃培源出版的《理財聖經》,裡面鼓吹「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轟動菜籃族,隔年一鼓作氣台股也噴上萬點行情,直到19977月開始引爆的亞洲金融風暴,也是讓菜籃族股票大媽各個被抬出市場。

    還記得加密貨幣嗎?它也是充滿投機的泡沫與香料,用區塊鍊技術包裝,加上對於貨幣政策的誤解,利用貨幣數量恆定等於質量守恆定律的偏見,再加上打破央行監管的人為機制,組合而產生了一個超完美騙局,投資人紛紛產生了政治正確加上不會虧損的虛幻感,縱使面對價格大起大落,總使交易所詐騙層出不窮,縱使挖礦功耗造成額外的熱汙染與顯示卡暴漲(導致顯示卡暴漲真的是罪大惡極不可原諒的壞事),甚至駭客屢次破解交易所區塊鍊漏洞盜幣,幣圈人還是堅定信仰深信不已成為持有者。直到Luna幣與UST算法穩定幣被狙擊而一夕崩盤近乎歸零,投資人才開始察覺反思,要成為受市場尊重的貨幣,維持貨幣的信譽,在市場失靈的狀況下還要維持商品交易流動性,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任何的泡沫,都包含著非常深刻的投機,而孕育投機的開始就是先讓投資人抱持財富自由的夢幻。

    財富自由其實也是被過度行銷的事情。我們創業做生意會先追求一個損益平衡點,自然界的可逆反應也會有化學平衡點,一個物理系統也會有靜力平衡點,這些所謂的平衡點,都只是動態下個一某狀態,財務狀況也是動態的。財富自由是說,當你的非工資現金流超過你的開銷成本時,你就初步達成了財富自由。舉個例子來說,現在一般年輕人如果每個月的生活花費是兩萬元新台幣,如果你的房產租金收入可以超過兩萬元,那你就先達成了一個平衡的狀態。什麼樣的人可以到達這種狀態呢?例如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變數下,在桃園你持有一套一千多萬的三房,或是台北市一千多萬的鬧區小套房,每個月租金可達兩萬一千多元,在不考慮維護成本與稅務成本與折舊狀態之下,你初步就達成了財富自由。而資產不一定要是房地產不可,例如現在定存機動利率是1.04%1.1%之間,我們抓利率為1.08%,你要有2357萬的定存就可以維持你目前的基本生活。

    或是照現在0050殖利率約2.5%2.8%,那你若能持有960萬的0050,約75張股票,你就初步達到了財富自由。但是財務狀況是動態的,並非一成不變,收租可能會有出租空窗期,房屋配件可能有損壞需要修繕,股利可能會縮減,定存利率會變動,更重要的是你的生活需求會改變。所以財務自由並不是一個恆定的理想狀態,實際上,你要超過財務自由的標準很多很多你才能真的有足夠的財務安全網。如果你想要養活兩個人,那你就起碼要有兩倍的現金流,折合1501920萬元的0050,如果還要加一個小孩差不多要再多35張約448萬元的資本,平均每個月5萬元的被動收入,可以讓你過著從容的生活。

    可是現實並不允許你直接達到目標,資產的成長永遠都要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你或許沒有能力從300萬只靠投資變成2500萬,但如果你跟另一半都還有薪資收入,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其實透過正確的理財方式,都還是有可能達成的。

    但如果是另一種狀況,你在有工資的狀況下花了十幾年存到了960萬的0050,若不算資本變動,每年有24萬現金流,你的財務壓力會變得很小。這又帶到另一個容易讓人走偏的方向,我該不該追求高股息ETF或是存銀行股這樣的產品與策略。當然很多已經退休的老人,他們只想要看到股息領夠多,就會去選擇高股息這樣的產品,但是行銷話術就是這樣,它明明名稱叫做高股息不代表它真的會有高的總報酬。不過你可以思考的事情是,如果你的所得來源還有薪資,太高的股息會增加你的所得稅級,對於精算稅務負擔與可支配所得來說,不見得是真的有利的事情。況且,不管怎麼計算,0050總報酬一向是高過0056的。也就是說你追求單方面股息的極致,其實你會帶來許多無形的損失與成本,並不會面面俱到。

    不過投資這件事情沒那麼簡單的,現實狀況總是不理想。960萬的0050資本價格會變動,你經常需要再投資來調整你合理的持有配置,才能讓你的資產配置具有永續性。

   儘管錢永遠是多多益善,如果你能降低或是維持你的生活花費,那額外的財富成長對你來說就只是數字的變動而已。但如果你無止盡揮霍,慾望超過資產報酬,那你永遠都無法真正滿足。所以把錢花在比較重要的事項上,一直都是很值得探討的人生價值觀。

    我成長的年代是個重視升學主義的時代,儘管現在也不惶多讓,當時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都是追求學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會念書,沒有大學學歷,孩子就好像活不下去一樣。只要會讀書,再怎麼缺乏人際關係、品德素養、生活常識也都沒有關係。「考上大學」,就好比是「財富自由」一樣,被形容成一個財務狀況的終極目標,但事實上考上大學之後,知識與實務的衝突與激盪才正開始,你人生求學的過程也未曾中斷,大學殿堂只是讓你知道在學術的領域中,理解到個人是多麼的渺小,對於的知識與真理的追求與驗證,是多麼的嚴謹與消磨時間。出了社會才發現,只會念書的人,除了傲慢比別人多,等於什麼都不會。

     所以財富自由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里程碑,但當然它就只是一個里程碑,當你達到解鎖一項成就之後,後面還有更多的人生考驗等著你。所謂的財務自由,不見得你的生活就能自由,隨著你人生狀態的改變,結婚生子買房買車,小孩教育,父母醫療,自己養老,這是一場無止盡的人生挑戰。

    但如果你能初步達到財富自由,就像從老鼠賽跑轉到高速賽車的跑道一樣,你就不必渾渾噩噩每天加班追求薪資,可以開始思考工作以外更多的事情,就算不是大富大貴,你也比較能平衡你的人生。

    如果以0050來說,或是960萬的門檻,其實並不是完全無法達成的目標。一般人貸款買房,600萬到1000萬的房貸,也是能在1020年之內連本帶息的償還。這必須要說的事情是,如果你一旦開始買房為銀行打工,你的財務狀況的確會被影響,可投資資金也會變少。但是我不會說買房一定是錯誤的事情,如果買房你提升了你的生活品質,改善了你的通勤時間,增進了你與家人的情感,或是得到更多朋友交際,你睡得更好心裡更滿足,在可負擔還款需求的狀態下,它本身也為你帶來人生價值。你未必需要財富自由,然後才要開始買房。

    我人生最後悔的事情是,我在台北租屋十年的時光中,沒有花費足夠的裝潢。一昧盡可能犧牲省錢的心態,卻忽略可以改善居住品質。如果你是長期租屋族,真的千萬要稍微裝潢自己的房子,所謂的裝潢大致上就是家具與佈置的選擇,因為你如果房子打算租到三年五年,花費三、五萬甚或到八、九萬之內,可以讓你的生活品質獲得極大的改善。一方面你在累積裝修的生活經驗,一方面你在探詢自己的生活品質與需求。一張好睡的床,一個實用的辦公桌,一套方便收納的衣櫥,一些增加生活樂趣的飾品,都能滋養你的心靈,人生不能重來,這實在不是一昧省錢追求財務自由可以給你的事情。

    況且,財務自由不代表你的人生自由,你的心靈自由,還差得遠呢!你的人生除了財務狀況會有很多煩惱,來自於家人的,來自於工作環境的,來自於自己企圖心與成就感的,你如果什麼事情都想「控制」什麼事情都想要「掌握」,再多的財富你也不會感到自由。況且當你財富變多之後,它又很自然變成一個負擔與煩惱,你沒辦法總是放著不去調整它。

    我年輕的時候就是這樣誤解,以為人生達到財富自由以後,後面就能順利了,當時還真的有夠單純的。其實它只是一個開始,後面的挑戰還更多。如果能重來,我寧願選擇一面工作一面實現財務自由。

    有些人覺得能在家帶小孩是很好的事情,其實我一開始只是想省錢,省保母或是幼兒園的費用。(不過要感謝政府現在的德政,我家小孩幼兒園因為納入準公托,每個月不到3500元的學費,讓我養小孩感覺比養寵物還便宜。這真的是有點奇妙的感覺。)但是自己帶小孩有真的是相當沉重的事情,不如表面的光明燦爛,你跟小孩互動時間多,糾紛就會比較多,你的人生學習又要更多,如果理財需要花費100分的難度,在家帶小孩是300分,帶兩個以上要加倍。真的不騙你,而且小孩子也會忘記大多數自己幼兒的記憶。小孩平時上學學習,你上班賺錢,只要你下班有花時間陪伴小孩,周末跟小孩互動,我不覺得你有損失任何事情。反而因為各有自己生活領域,減少了互動上的磨擦。

    不過就平衡生活與增加人生多元經歷來說,我真的建議每個願意帶小孩的父母,可以跟公司提出6個月到一兩年的育嬰假,夫妻輪流在家當主要照顧者,一方面理解人生責任,一方面感念我們父母的辛勞。希望我們的政府與企業可以讓更多勞工理所當然的學習承擔責任,我認為企業人事單位,應該把育兒當成員工的在職訓練來看待。我以前工作的時候,我的主管黃文芳女士與林大鈞先生一直提醒我早點結婚,人生才會穩定下來,現在回想起來他們說的話是真實的金玉良言,但我卻不知珍惜。成為父母的確是讓我們學習如何更能承擔責任,更願意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到妥協的人生智慧。當然,也有家庭是成為互相傷害的不良後果,但這都是人生的重要課題。

    一般來說,如果你想要能夠長遠規劃到退休養老,有房有車有小孩還要基本退休醫療,你總資產會需要達到一千五百萬到兩千五百萬以上。感謝全民健保跟政府控管水電,這讓人在試算的時候感覺負擔沒這麼大,不過你要知道政府不見得永遠靠得住,水電油的價格管制與健保紅利不見得能永遠持續,所以人生整體財務規畫這個事情總是要從長計議,長期準備。

   不過許多的財商教育,會把財富自由吹捧得過分美好,誘使投資人追求快速致富,涉獵高風險或是不合法的投資方式,最終成為被收割的一枚韭菜。想要快速致富,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為騙子,詐騙吸金是最快的方式,只要你不怕訴訟不怕躲債避居海外,詐欺是快速致富的終南捷徑。設計一套龐式騙局的馬多夫,或是靠滴血驗病創新詐騙的伊莉莎白·安妮·霍姆斯。或是號稱台版「華爾街之狼」的兆良科技吸金案。層出不窮的吸金詐騙案,他們才是快速致富的範本。你願意或是你有能力去詐欺一群無辜的韭菜嗎?

    就像一家長期賺錢的公司,他們財富與股東權益是日積月累堆積出來的,個人的財富成長其實也是要有相同的脈絡。你要改變與學習的地方是如何讓資產的成長趨勢長期向上,而不是追求大起大落,一旦你有了向上成長的趨勢,你就等於是擁有了一個無止盡的斜坡道,只等你把你的雪球堆大。所以正確的理財方式,使用安全的投資工具,才能給你一個完善的斜坡道,讓你透過時間達成理財目標。

   巴菲特曾說,它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的。美國曾經有機構做過調查,意思是說40歲以後你賺到的財富占你個人總財富的百分率,答案是85%90%。在金融市場投資這種東西其實就是金錢遊戲,當你的資本跟餘裕更多的時候,你往往越有優勢。所以追求短期快速致富是沒有意義的事情,而是要盡可能在你本金變大的時候先累積好正確的投資方式。當你只有30萬的本錢,你縱使可以100%或是200%的翻倍,你獲利也只有3060萬,無法養活你一輩子。可是別人600萬本金的人,隨便市場波動幾天10%就超過你,而且風險可能更小。本金越大的時候你再投資能力也越高,例如你960萬一年有24萬的基本現金流,對應你的24萬生活費用,你剛好打平,沒有辦法有資金再投資的,複利的效果就會打折。而一個40歲的人,通常工作已經進入穩定階段,收入不至於太差,儲蓄已經不少或是房貸已經繳了大半,小孩教育負擔也慢慢減輕,那個時候不論是拚事業還是拚理財,都會有更好發揮的機會。如果人生致勝的關鍵是下半場,你就沒必要再上半場衝太快,不要急著賺小錢,穩紮穩打長期的擴大總資產才是對你有助益的事情。

    希望你不要對財富自由抱持過多的理想性,財富自由只是財富某個時間點的狀態,它只代表你某個時間的財富狀態的改善,你有可能因為這樣而更加自由,也有可能更不自由,關鍵還是在於你怎麼面對你的人生。也就是說,你不要把財富自由當成你人生困擾的解藥,當你累積了一定的資產,你的理財能力需要同時對應的增加,否則你還是會輸回去的,而只追求財富的成長,也不會讓你真的更快樂,使你人生要豐富,並不限於財務單一項目。它只是眾多人生目標的一小個環節。如果你只是財大氣粗變得更加為富不仁,累積財富過程未必對你的人際關係與你的社會貢獻能有真正的幫助。如此的苦口婆心,還是要打斷你貪婪的慾念,你可能常常覺得睹上這把就發了,如果讓你發了又如何?暴富也可能是個詛咒,許多抽中彩票的中獎人,小人乍富理財能力沒有跟上,沒幾年就散盡家財,如果知道最終結局會是人生破產,你或許會寧願不曾暴富。

    人生除了財富,你的時間、你的意志、你的健康、你的夢想、你的社會人際都是能讓你感受是否自由的一環。「財自主義」常常被拿來當成財經行銷的賣點,但如果你有良好的理財行為,如果你有健康的投資方式,財富自由它其實只是水到渠成,早晚會發生的事情,你也不應該滿足於此,把財富自由當成人生止步點,你要注重的是資產財富能長期成長,為自己豐富生命,為自己填滿人生,有知足的心理狀態,會比擁有帳戶數字的人還更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