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04-03

Skoda KODIAQ是硬漢還是鋁罐?

喜歡本文請押讚好,如果跳出確認視窗,要再押一次"確認"才能成功給我一個讚唷~


      一直以來我秉持「最強嘴砲,鍵盤試車」的原則,不斷在網路與專欄上砲轟國產鋁罐車車體。常常遇到人問我,阿,那你開什麼車?你的車安全嗎?其實車子安不安全,我哪裡會知道,但反正你買一台NCAP五顆星的車,好歹也八九不離十。不過人在江湖走,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這次換我購買的車款遭到了大型車的追撞。




   
2019年3月30日國道1號南下240公里處斗南交流道匝道 ,今天發生一起休旅車遭油罐車追撞車禍,休旅車整個後車廂嚴重凹陷,車上5人受到輕微擦傷。









     這新聞出來好幾個朋友都傳訊給我,告知我這個車禍事件。同樣是車主,又常常在評論車體結構,我是怎麼看這個事件的呢?有些人說車子怎麼撞成這樣?有些人說車子好硬,有些人說車子第三排嚴重潰縮等等......各種講法眾說紛紜。

     車子在遭遇撞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車內成員都要平安,這個案例車上5人都輕傷,這就算是大幸,起碼車子有達到防護乘員的基本要求。再來我們要觀察的是車體變形。

一、車體變形是否有壓縮第三排?

      我看到網路上很多人都說,你看第三排被擠扁了,第三排真的不能坐人。會這樣說的,應該都是對Kodiaq車內配置不熟的人。Kodiaq第一個特色是尾箱較深達45公分,你可以看到下面左右兩個斜角拍的照片,第三排座椅著坐點都是在D柱之前,而頭枕是剛好在第三排三角窗的尖端。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看到Kodiaq第三排後方的行李箱是有一個距離,實際丈量內部是有45公分的內徑。這45公分也就是潰縮區,超過了這個位置才會開始擠壓第三排。



    再來Kodiaq第二個特色是它的第三排不大,如果第二排座椅推移到最後位置,其實第三排幾乎無法直接坐成人,就算小孩要坐加上安全坐椅空間,原始的第三排位置還是不足。不過它第二排前後滑移可達18公分,我們車主在使用時都會往前移動一到兩個拳頭。



     如果你已經知道這兩個特色,你再看一次車尾右側潰縮最多的地方,其實剛好就是切到第三排的椅背。由於有車友已經去車廠看過那台事故車,所以潰縮位置已經是被確認的。下圖是一張比較圖,你觀察左右的紅線位置,基本上潰縮如果沒有擠壓進三角窗,其實生存空間是有被保全下來的。



     我要說的是下面這張圖的意思,第三排的生存空間是在綠色框線的範圍之內,背後被26公噸油罐車追撞,但並沒有擠壓進綠色這個區域。

     當然啦,我認為其實潰縮的程度已經非常緊繃了,整個尾廂的潰縮區都用完了,後方油罐車只要再更重,速度再快,很可能就會對第三排造成影響。

二、為何一二排座椅同時出現後仰?

    第三排空間被壓縮,主因來自於第二排座椅的後仰。車室內第一排與第二排座椅仰角出現變形,這在多數撞擊新聞中,其實不常看到。一、二排並非受到直接擠壓部位,出現變形是因為撞擊瞬間乘員反作用力造成。



    但重點是撞擊力道要強到多大,才會讓第一排與第二排坐椅同時變形後傾呢?這是個好問題。我們可以這樣比較,Kodiaq在EURO NCAP的鞭甩測試是由0瞬間加速到24km/h實驗結果座椅沒有變形,就算時速64km/h前置偏撞撞後假人回彈座椅時也沒變形。



    可見當時被26噸油罐車撞擊時,撞擊力量與能量都超過EURO NCAP的測試條件。Kodiaq的鞭甩測試本來就是Good,這個事故連座椅仰角都變形了,車上5個乘員也沒有頸部重創或頭部重傷,表示座椅頭枕防護的安全超越EURO NCAP的鞭甩效應測試條件,事實上又是一另個安全加分。



    至於那個看起來很可憐的第三排空間,原本第二排退到最後就很悲劇,想必當時並沒有坐人,後來受到強大的衝撞導致第二排仰角又改變,行李箱潰縮到第三排椅背,看起來就照片那樣了。下圖是我要表達的車禍狀況,經過修改調整,車子的潰縮變形與內部座椅應該就跟車禍現場很類似,如果像現場的頭枕有再往上拉出來,二、三排距離看起來會更緊密。




    我後來有打電話給相關業務詢問,當時第三排確實沒坐人,所以第二排是退到最後面的,再加上車禍發生的甩鞭效應導致坐椅變形,結果第二排跟第三排的頭枕最後的位置就靠得非常近。我再用一張圖來表示如果第二排前移一個椅背厚度的模擬結果。如果當時第三排有坐人,那麼正常使用情況下第二排一定會往前調整,即使出現一樣的甩鞭變形,二、三排中間就會出現該有的生存空間,如下方綠色框線。




    最後,回到購買5+2的第三排車的安全顧慮,這個事件還是證明一件事情,就是剛性與潰縮區深度是同樣重要的事情,尾廂越長在安全性的表現就是越加分的,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潰縮區56公分深的XC90,但好歹Kodiaq還有45公分的深度讓Kodiaq在這次撞擊下能夠讓潰縮區吸收大型車的後撞能量。表現我當然覺得不是很滿意,但其實可以接受。




    其實油罐車撞擊的速度是未知數,由於油罐車26公噸已經屬於重量級的對手,就算時速落在40km/h上下,也相當於13噸的貨車以80km/h後撞,都是非常猛烈的撞擊。

    那台kodiaq試乘車是沒有行車紀錄器的,接下來可能要等看看原廠有沒有可能釋出肇事車輛的紀錄影片,或許可以提供更多的線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