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03-26

服貿協議的經濟分析之謎

喜歡本文請押讚好,如果跳出確認視窗,要再押一次"確認"才能成功給我一個讚唷~
1966716_10152376714799529_932665288_n

    白天大部分時間,我都照顧著我的女兒,當學生在抗議演講的時候,我的女兒正騎在我的背上玩耍,心中一直掛念著學運的進展。無論如何,318學運集結佔領之速,擴散之快,的確是台灣近代學運中相當精彩的一次。由於我過去的同學與職場同事朋友,有不少人都是理工自然組的。因此,也收到幾個人傳訊來跟我討論服貿有關的經濟問題。

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競選承諾

    在講到經濟分析之前,要先講ECFA或服貿這件事情,本質上他就是台灣與中國之間要加強開放的一個合作協議,雙方都是立約人,是由於在雙方都加入WTO的架構與規範,對WTO承諾逐年打破本國的貿易壁壘。由於台灣對中國長年實施「戒急用忍」以及後來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等等,因此台灣有相當多的商品與服務不開放中國進口,對於陸資投資台灣也有非常多管制。但是為什麼台灣都沒事呢?因為WTO是一個組織成員之間的規範,並不是強制執行,所以,台灣對中國儘管有如山那麼高的障礙,中國還是悶不吭聲,原因無他,中國不願意把台灣問題國際化。

    自從阿扁貪汙被抓包下台後,以「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為競選政見之一的馬英九,積極推動台灣與中國的實質互動與各種合作交流。因此,ECFA就在執政黨的國會多數優勢以及馬英九連任成功的狀況之下,沒有阻攔的順利推展下去。由於台灣與中國有個號稱「一中各表」的特殊九二默契,所以為了迴避國與國的關係,加上行政院以保密協商的理由,在法律的層次上ECFA就被當成談判前不公開,談判簽署後當成行政命令,交由立法院審查,方便執政黨的政策推展。

    也就是說,服貿協議的規則早就已經被執政黨玩死了,去年六月就已經跟中國簽署了,國會毫無實質修改內容的權力。明明以前ECFA跟早收清單可以,為什麼現在民眾卻說不行?

    最大的原因在於:民心丕變。(這個馬英九以前常常講的成語。)

天不時、地不利又人不和

    誰都沒想到,近期俄羅斯可以不花一兵一彈,光靠玩政治遊戲就獲得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島,台灣民眾突然發現,一個大型的集權國家在鄰國可以有這麼強大的影響力。如果馬祖列島宣布公投,然後通過之後就自行納入福建省,對東亞區域平衡來說會有多麼大的威脅性?此外,去年九月立法院又上演馬王政爭,立委被監聽的不滿,延燒到本土派立委心中,立法院的生態平衡受到了破壞。馬英九又自己講了一句「鹿茸是鹿耳朵裡面的毛。」,慘遭年輕網友噓爆,讓人擔心總統是不是太過疲勞,才會神經衰弱講出這樣沒有常識的話。而國民黨又以驚人的30秒審查,在比公雞交配還要短的時間,就快閃把服貿協議在審查委員會通過。

     有著國際事件、國內政爭30秒通過以及總統被認為沒常識,三項情緒交互作用下,引爆了學生與社會各界對於開放中國,讓中國可以透過經濟影響力,買下台灣的強烈反彈。那些學生的不滿與憂慮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是當事人,沒有人詢問過他們,政府就要他們面對中國地主、以及中國老闆等等不確定的未來。違和感實在是太強了!

經濟的觀點?

    說了半天,怎麼沒有說經濟學的觀點呢?不是很多經濟教授發表各種評估與高見嗎?我必須說實話,雖然他們是經濟學家,但是他們對於服貿協議對台灣的利益或是衝擊,還是在天馬行空想像之中,並不是一個確實的評估。因為,事實上是經濟學沒有給我們太多工具。經濟學裏面有簡單的貿易之間的比較利益原則,還有參與自由貿易的兩個國家,通常雙方經濟都會獲得增益。而對於自由貿易的勞工要素衝擊,經濟學家只知道,對於高技術的國家,其高技術勞工所得會得利,而低技術勞工所得會有損失,而對於低技術的國家影響相反。或是有一些國外的學術研究,但內容與台灣的現實情況都不大一樣。沒了,就這樣。你絕對找不到服貿協議應該要如何模擬、評估與分析的正確模型。台灣甚至沒有什麼相關的類似經驗,可以作為經濟學家的評估基礎。

    服貿爭議在我來看,一直都不是「經濟問題」,它的核心全然是一個「政治、民眾信心以及對於中國開放的恐懼浮上檯面的總和」的複雜問題,它裡面有反國民黨、反中國入台、反圖利地主財團、反馬英九、反開放、反黑箱等零零總總問題的集合,只是被披上了一層經濟的皮而已。所以,如果你在網路上看到什麼經濟大師的分析,其實看看就好,主觀一點的服貿分析,只是一種個人觀點的陳述。而比較客觀的分析,說到最後又只是「有得有失、各有利弊」這種含糊不清的說詞,搞到最後根本就等於沒有說一樣。

    由於政府一開始就想要便宜行事,跳脫正常法理程序的框架,導致人民與立院無法監督參與,而實施之後又對大家息息相關,整體況狀又無法正確評估。在民眾相信自己身在民主國家的前提之下,就深深感受到政府在推動服貿這件事情上,是一個獨裁的統治者。

史無前例的攻城學運

     那為什麼我支持學運呢?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民主,從來就不是一個找出正確答案的制度,也不是一個能判斷是非對錯的制度,它不過是找出一個「大家(多數人)想要怎麼做」的一個制度而已。就是因為政府一直在無限迴圈,告訴你服貿好、自由貿易讚,但你提出質疑的時候,他們又擺出一種你們不要問太多的嘴臉,才會引發很多人的不滿。

    在民眾未知感與恐懼感如此強烈的狀況之下,學生強烈要求把與中國協議正常化、制度化的訴求,我個人認為是相當合理的,所以我支持學運。台灣是一個要逐漸走向民主成熟的國家,我們會要求政府更關心個人權益、國家內政、以及提高國家機器決策的透明度。尤其是這種與大家息息相關的兩岸敏感問題,因為,這關係著我自己孩子的未來。

   此外,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時刻,來試驗台灣新一代社會運動領袖。雖然我一點都不希望發生,但我很擔憂的說,也許十年、二十年之後,或許就是他們這個世代的學生,帶領著我的孩子上街頭,在面對中國強勢干預文攻武嚇之下,替自己在國際上發聲,進行台灣主權公投這樣神聖的使命,這些孩子背負了我們留給他們的宿命。我一直在假想與觀察,他們到底有沒有對抗中國官方的能力。

   對於政府來說,也是個嚴峻的挑戰,如果他們連跟學生談判都搞不定,我們怎麼知道,在國際上各種談判桌上的角力,這些政府官員有能力替我們百姓謀取福利。況且,如果有一天是中國滲透,假借社會運動要讓社會動亂,藉機解放台灣,政府也不能沒有能力以和平的方法穩定局勢。

善用資源的新一代

    雖然我支持學運,但並不表示我支持他們說過的每一句話以及所有的作為。此外,我看到外界很多把學運活動抹綠的聲音,想要二分法成「藍綠對決」。我認為,群眾運動不能只看發起人與領袖就把活動屬性分類,真正的關鍵在於活動的訴求本身,以及號招了哪些人支持這項社會運動。這次會被稱為學運,就是因為大多數是年輕人與學生自發性的參與整個活動,當然還有很多聲援的學者教授成為學生的幕僚團。所以,政府壓力也才這麼大。

    學生領袖過去有參與民進黨活動我一點都不意外。學運發起與活動管理非常困難,學運領袖一定要有經驗,你以為那些會在線上遊戲組團打怪的隊長,還是什麼BBS八卦版版主,或是一個社團社長站出來,隨便一號召就可以辦成318學運佔領立法院嗎?而且馬英九與國民黨已經執政第六年,如果要找有經驗的學運領袖,他們在學生時期都很有可能參與過在野黨的相關活動。

    對於學運領袖,我不會把他們當作英雄來看, 我這輩子見過太多英雄腐化的例子,那些腐化的人物的真實面貌是很嚇人的。所以,我只檢視他們提出的訴求、理念以及做法,對於他們那些領袖的背景或人格,我不願自作多情。因為,這場社會運動的真正英雄是那些來自各地、不知名的學生們,他們願意自動自發配合,並且始終理性訴求的其他參與者,他們才是讓這場學運變得動人的關鍵點。

    無論如何,這些學生的組織力與動員能力真的非常優秀,在各方聲援以及堅持之下,總算逼出了總統願意親自與他們對話。就像以前國民黨常常罵阿扁騙騙騙,要阿扁「說清楚、講明白」。現在輪到國民黨自己啦,解鈴還須繫鈴人,在這個總統即將與學生對話的時刻之前,政府一直說服貿好,有多好?為什麼好?為什麼不須要擔心?有沒有因應與防禦經濟入侵的能力?對於受損產業有沒有補償?得利產業要不要回饋社會?到底要不要審查與監督機制?

    這是個艱困的時刻,對於政府以及學生雙方來說都是。看看總統的說詞到底會是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