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化或政府主導壟斷的矛盾
文/黃紹博
身在台灣,如果你沒有察覺到財經分析師或是電視名嘴有言詞分裂症的症狀,那你很可能還活在安逸與飄渺的人生當中,卻永遠都沒有辦法有自己的定見。前一段時間政府由於財政吃緊而決定油電雙漲,這種不討喜的政策很顯然是衝著民眾而來。其實過程中有很多的爭辯,但讓我最覺得有趣的事情是很多財經專家跳出來說,要解決油價的問題,只要把中油、台電民營化就解決了。在這些民俗財經專家的心理,他們把壟斷當成一切罪惡與無效率的根源,所以你就會聽到他們口裡,把「民營化」是來自於自由主義的教訓,民主主義的典範,認為是資本主義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他們甚至把「民營化」當成仙丹妙藥,把「自由化」當成一種恢復民族自信的道德信仰。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再回想,當我們遇到台灣的DRAM、面板、太陽能、LED四大慘業的困境,這些民俗財經專家、財經媒體則一致認為政府需要出來整合。因為整合才能夠像韓國一樣在國內產生壟斷,在國際中產生競爭力,這時候,他們把「壟斷」當成競爭力的泉源。
如果你真的仔細記住這些專家名嘴與媒體的說法,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他們有嚴重的思想分裂症。其實這些民俗專家,經常講的事情只是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卻自己戴上經濟分析的高帽子,假裝自己有經濟高度,道貌岸然地在電視機裡面侃侃而談。
國營事業是否該民營化或是私人企業是否該透過國家力量使其在國內產生壟斷,都有其背後重要的經濟思想與經濟條件,而且任何政策都有其優點也會有缺點。面對實際經濟運作,沒有一個經濟學家敢百分百認定市場自由競爭會比透過政府力量干預要來得好。
因為現實並非完美的,有時候市場會缺陷會失靈,有時候有些產業是有自然壟斷的,有些時候自由市場又是最好的運作方式。
民營化的佳談
鄰近台灣的日本有許多民營化的經驗,這些教訓也成為台灣信奉完全放縱的極端資本主義思想派的重要成功典範。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是非常喜愛鐵道的一個民族,江戶末府時期,一群被派到英國學習的留學生,回到日本以後,除了把西方的政治制度、科學知識帶回日本,更重要的是把蒸汽動力、火車鐵道、郵輪等技術帶回日本。一八七二年開始,日本人就在國內積極的興建鐵路設施,成為日本現代化的重要象徵之一。
日本的鐵道系統與營運,一直都是由日本國有鐵道公司持有,簡稱國鐵,就是壟斷式的國營事業。隨著一九六○年代,日本汽車產業開始興盛,國鐵客源開始流失,一九六四年東海道新幹線首度出現虧損,加上隨後幾年日本政府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讓票價凍漲,但勞動成本隨經濟成長與通貨膨脹依舊不斷上升,直到一九八五年國鐵累積赤字達到十四兆一千多億日圓。
一九八七年四月一日(愚人節,恰巧與經濟部宣布調漲油價同日,所以我們學電視上的名嘴,說其實有愚人節魔咒。這樣你就是合格的財經分析師了。)日本國鐵正式分割成七家公司,變成你現在所知道的JRグループ。(Japan Railways Groups,簡稱JR),雖然民營化,但日本依舊保留了四家公司,其股份百分之百為政府持有的財團法人,JR北海道、JR四國、JR九州、JR貨物,原因當然是因為日本的經濟學家與官員,認為這些分割後的次級經濟區域不適合民營化自由競爭。也就是說,日本人依照市場規模、競爭廠商成熟度等考量,保留了部分鐵道國營化的成分,並沒有尋求一步到位而意氣用事的「為了民營化而民營化」。
無論無何,民營化後的結果,就是你所知道現在經營得有模有樣的日本JR,其中西日本JR,二○一○年營收達一兆日圓、淨利兩百四十八億日圓,搭乘旅客一年高達十八億人次。民營化解救了日本國鐵。
不但如此,一九八五年日本政府受迫於美日貿易貿易逆差壓力,結束了國營壟斷模式,日本開放了國內菸草市場給全世界,並把一九○四年成立的日本專賣公社正式民營化,變成日本菸草公司(Japan Tobacco,簡稱JT)。至今,日本菸草公司政府仍持有五成的股權,最重要的是,日本菸草公司並沒有因為開放國內市場而喪失市場,開放國內市場讓日本菸草公司得以參與國際貿易,現在,日本菸草公司是全球第三大菸草集團,每年為國庫賺進兩兆至三兆日圓的收入,更多角化轉入食品與生技醫藥領域。
此外,日本電信電話(NTT)與日本航空(JAL)的民營化,也是台灣這些財經專家信奉名營化的最佳典範,只要講到民營化,專家就會告訴你這些令人興奮活水的熱情故事。
自由化的悲歌
當愚笨的日本人成功民營化之後,全世界是否找到了經濟成長與提升競爭力的標準模式?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更聰明的美國人當然也自願步上日本人的後路。
二○○○千禧年,對於美國人是個可怕的回憶,因為他們沒有遇上千禧蟲危機,全世界卻為了處理千禧蟲問題而大肆添購電腦與網路設備,熱潮結束之後,千禧蟲的需求消失了,庫存與衰退導致網路泡沫被引爆了。(請注意,我要強調我的說法是:衰退導致網路泡沫。而不是財經專家說的網路泡沫導致經濟衰退。)
禍不單行,對於加州的民眾來說,二○○○年夏天開始,加州遇上接二連三電價上揚的問題,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因為加州一九九六年開始進行一連串電力自由化的改革,想要打破原本三家公司壟斷的市場生態,迫使三大電力公司將電廠賣給獨立的電力公司,使得三大電廠市占率由五十五%降低到十五%,並且成立電力批發市場,希望透過競爭使得價格符合市場機制。照道理來說,美國人應該要更懂經濟學,所以聰明的美國人設計了好幾項看起來完整而且有配套的方案,為了確保消費者可以從自由化當中獲益。
二○○○年之前整套制度運作得還算不錯,但到了二○○○年五月電價開始異常高漲,價格並沒有因為需求降低而出現回檔。當時全球天然氣因為OPEC減產,天然氣價格暴漲,獨立發電廠紛紛銷售天然氣庫存以求獲利,卻導致電力供給嚴重短缺,更困擾的事情是六個月之內平均電價暴漲八○○%!
經過美國調查發現,電力本身是不易儲存的,所以就算成立電力批發市場,但是遇上用電高峰期的時候,大家只能競爭搶奪高價的電力,而過去的剩餘的電能卻不能保留到高峰期以增加供給,此外還有議會(你看又是政治人物)制定的四年管制期凍漲民眾的電價,這使得許多獨立電廠不願意擴增電力供應設備。
電力短缺使得加州天然氣價格高出德州好幾倍,照道理來說,德州的天然氣應該要銷售到加州,但是美國一個價格受到管制的國內天然氣公司厄爾巴索(El Paso),有一個在加州的未受到政府管制的轉投資子公司,並且在非必要時期維修連通道加州的管線,擴大加州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厄爾巴索(El Paso)否認這項指控,但是二○○三年卻願意支付十七億美元給加州政府。
更慘的事情,二○○三年八月十四日,一個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夏天,加州發生的大範圍、長時間的電網崩潰事故,電價依舊應聲上揚。這次被認為是加州各個電力公司為了降低成本而疏於投資連結其他電網的連接系統。最後社會還是認為罪魁禍首就是電力自由化的政策。
其實給企業放縱的自由,跟給民眾民主與自由完全是兩回事情。整個過程聯邦政府並沒有介入,而是交由加州政府自己解決。過程緩不濟急,民眾抱怨連連。民營化就不會被民營財團價格哄抬或是破壞該有的市場機制功能嗎?
三宅一生產業
每當我們聽到電視頻道、財經媒體、金融分析師一看到台灣國際貿易企業受到韓國競爭而失敗,或是毛利率下降的時候,他們會口徑一致的嘲笑國內這些工程師與企業,或是假裝懂得國際貿易的下指導棋,高喊政府應該出面整合。
這些人都來自於三個產業:電視圈、平面媒體圈、金融圈。正巧,他們是台灣追求開放黨禁、報禁、金融管制的最終受惠產業。我們來看看這些政府自由開放政策,使得產業自由競爭,每個公司都在獲利邊緣,因為整個產業過度競爭,又導致品質低下,這幾年經過整併才略有改善。不但如此,這些產業競爭力不但比不過香港媒體,更也比不過新加坡銀行的金融服務能力,這三宅產業只能在國內啃食國內消費的老本,一點都沒有能力在國際市場上為台灣賺取經常帳。是的,他們就是喜歡嘲諷台灣電子製造業競爭力差,又一生宅在台灣走不出國際市場的「三宅一生」產業。
「三宅一生」的從業人員,他們真正的問題就是素質低落、完全沒有國際競爭力,無法出國比賽,最後就淪為本土型產業,只要政府一開放國內市場就直接將市場拱手讓人的渺小公司。這些人或裡面的老一輩主管,都有迂腐的舊思維、錯誤的價值觀,以及偏謬的成見。但是他們整個產業最喜歡品頭論足台灣的四大慘業、毛三道四,以為自己很懂國際競爭,很懂經濟學,整天在電視上、媒體中下指導棋,一下說應該民營化,一下又改口說應該整合一個壟斷企業。他們很可能還以為只要報業整合就能打敗香港媒體,只要新聞台整合就能變成CNN呢!
我有許多還在電子產業上班的同事、朋友、同學,你們一點都不要害怕那些笑電子業沒有競爭力的財經言論,因為說那些批評的財經人士,他們自己所在的行業更沒有國際競爭力,只是他們自己多年來社會科系的專業訓練,讓他們更懂得要惡人先告狀,整天打嘴砲的道理。他們唯一會的事情就是,這樣不行就說應該那樣,那樣不行就回頭說應該這樣,毫無章法,看穿了,只不過是一群笨人,在騙一群更笨的人而已。
民營化是個道德的理想還是最佳的經濟解決方案?
到底該民營化還是該國家干預壟斷化,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專欄作家,我會告訴你,答案我不知道,這種事情課本沒有有給標準答案。基本上市場如果能夠在完全競爭的狀況下,自由市場的確是不錯的方案,但現實總是沒有假設上那麼理想,政府政策也沒有保證一定成功的道理。人類本來就是從錯誤的經驗中學取教訓。
事實上,國營事業是否該開放民營化,或是民營機構由政府介入成為壟斷企業,都不是一件容易分析的事情。真正的經濟史觀應該是要具備多元與謙卑的眼光,日本人被迫開放菸草市場,看起來是被美國殖民侵略,卻得到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美國積極想打破自然壟斷企業,卻變成企業哄抬價格,又導致品質低落。韓國的成功模式也不見得能成為佔有國際競爭力的唯一辦法,因為如果形成一個國內壟斷就可以在國際成功,那韓國人應該要能在任何一方面都創造成功,但是事實上就產業數目而言,南韓也只有少數幾項產業成功走出國際。很可能他們在這些產業本來就有比較優勢,或是創造出了新的比較優勢而已。就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政府透過干預形成國內壟斷企業,也有更多的潛在風險與危機,只是現在南韓還沒嘗到苦果而已。
就美國失敗與日本成功的經驗,我們根本找不出一種固定模式可以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而且美國在經濟政策上面也是跌跌撞撞,從錯誤中學經驗,就跟我們其他國家的人一樣,美國人並不是神聖的經濟選民值得我們這些外邦人特別忌妒或是排斥他們。
無論如何,如果社會已經有共識要將國營事業民營化,那就改吧,反正如果改得呱呱叫,成果是全民共享的,如果狀況變得更惡劣,後果也是全民一起承擔,這就是現實與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三宅一生」的財經分析師們,請用你們在電視與媒體上最擅長的分析方式,給自己的產業下藥方,讓台灣「三宅一生」產業走出家門,增加國際競爭力。加油點,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