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7-04-09

賽芭專欄 -- 散戶視野(4) -- 勞工大未來

喜歡本文請押讚好,如果跳出確認視窗,要再押一次"確認"才能成功給我一個讚唷~
 「最近工作好不好,混得如何?」這是一般見面噓寒問暖的話題。工作,就跟男人聊當兵一樣,是一般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台灣步入經濟開發國家,經過多年競爭,上班的管道也漸漸集中到相同的集團與資本家手中。我想要介紹一本很有爭議性話題的一本書<<賣命工作的誘惑—新經濟的矛盾與選擇>>,這是我出社會第一份工作時讀到的書。作者是美國前勞工部部長(1992~1996),也是布蘭迪斯大學社會與經濟學教授。

<<賣命工作的誘惑—新經濟的矛盾與選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96237



  這本書一開頭就提到「當收入變得不穩定、工作前途難保,人們會怎麼做?答案是,人們會更勤奮工作。不但工作時間加長,也會更拚命。」當我為了公司賣命工作後,讀到這樣的文字不禁讓我頓悟起來。因為害怕貧窮,大多數人選擇的是更賣命的工作,而不是尋找自己為何要工作,或是尋找自己的職涯。現代的人透過外包的市場機制,炊食外包、洗衣打掃外包、整理庭園外包、照顧小孩外包、照顧雙親外包...只因為比較有財務上的效率,為了換來更多的金錢與收入,把原本是自己該盡心力的家庭工作,用金錢打發以後;每天12個小時不是呆在辦公室裡,就是睡在飛機場上,去過世界各國的機場,旅遊度假的時候仍離不開Internet、Email與Cell phone,這樣的人生到底變成了什麼??我時時思忖,難怪現代的人生活壓力大,工作20年之後賺到了錢,也賺到憂鬱症,更賺到了滿江紅的體檢表,終究不知道為何來到人世間走這樣的一回。
不在辦公室  幹麻還要辦公事??

『上班族的未來』
  工作的前幾年,大多數新鮮人想必跟我一樣,為了工作廢寢忘餐。生活在上班職場環境越久,就可以看到現在40~50歲的長輩們,現在過著怎麼樣的生活,那就是我未來的翻版。仔細想想周遭同事與長官還發生不少職場的不順意,每一個發生的事件都讓我更厭倦所謂的[企業體制]。

1.主觀決定個人績效
  一個朋友A君,在職場上表現平平,部門來了一位"新主管"。通常,一個部門來的新主管不是大好就是大爛,而且更怕的是一點經驗都沒有的主管,這種沒有經驗的空降主管,多半更高階的經理人銜命到職。為求表現,決策急功近利,以討好上層為主,最高層而言,表現好壞也不是重點,多半只是為了增加這種人的經驗值,派來練功的。待在新主管底下的A君,常常仗義直言,A君年終的時候果然連一點績效獎金都沒有。甚至新主管暗示他可以求去。A君當年度結婚買房子,裝潢費的信用卡費都還沒有還完「我需要那筆錢...」長我好幾歲的A君在我面前落下眼淚。其實除了自己跟直屬主管的關係,自己的主管是否有前途,是不是公司紅人,或是你到底是否被安排在能自我發揮的位置,如果偏偏被指派到不適任的位置,只會讓自己黑掉。每一項,都會影響到一個作為上班族的你的未來發展。

  我深深認為,一個人在企業的功勞是很容易被稀釋的,因為企業員工多,分工細,大鍋炒的結果就是績效難定,同一件事情有太多人的參與,所以沒有哪一個人是關鍵成功的角色。所以,這種功勞就很自然而然的落在某些部門主管、處長的頭上。而一個人在該部門的績效好壞,受到直屬主管的考核。社會上人有很多種,各種人的問題也很多。跟自己主管相處,變成是決定績效與收入最關鍵的事情。而所謂的個人績效,不但難以量化而且主觀認定性極高。所以聰明的公司老鳥,都懂得花時間跟主管打交道。只會做事的人不會成功,因為只會做事代表只能作為雇員,沒有多餘心力處理人事,將不適合參與經營階層。
職場個人績效難認定

2.想退不能休
  另一個B君主管,他在公司服務18年,但因為經常坐辦公室,出差坐飛機,坐骨神經疼痛經常發作,這幾年每年都跟公司申請優退,想要提前退休。公司每年都叫B君在等一等,終於等到勞退新制實施後,因為提高的人事成本,公司決定將優退條款廢除。B君非常不願意的要繼續等到60歲以後才能正式退休,要不然就是要放棄自己的企業退休金。等到最後,終於不能退休了。

3.職位越高,收入越高,必須投入更多心力。
  C君,是一個女性職場達人,在企業裡一路升遷,還沒有40歲就已經作資深經理暫代協理。老公是分公司的副總,家裡有兩個剛出生的女兒。跟C君閒聊過,他說變成高階主管必須付出許多犧牲。例如賣股票要申報、時間都是公司的而不是自己的。可能因為家境優渥加上她身為一個母親,她就跟我提過「小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且現在小孩11歲以後就開始有自己的秘密開始跟父母疏離。」她一直在跟公司斡旋,希望能爭取更多的私人時間。職位越高,收入越高,責任越高,必須犧牲的個人生活越多。人生真的就是一場交易,端看你要的是金錢還是生活。

4.不想退卻被休
  這個就是我的父親,約莫十年前公司經營不善歇業關閉,為了公司奉獻的父親也就被迫退休,但是將近55歲的年齡,讓他失業之後再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加上身體開始老化,失業之後,突然就開始吃老本,就再也沒有收入。壓力就落到我這個做為兒子的頭上了。
中年失業危機大

5.退休了卻走不回家庭
  D君,是公司高階主管,作風十分強勢。前幾年順利退休,功成身退,因為長年在企業內部付出,幾乎沒有家庭生活。據與他熟識的朋友說,D君退休以後非常不快樂,因為待在家裡,他的太太受不了D君,連上了高中的女兒都非常不歡迎這個家裡突然出現的"熟悉的陌生人"。D君每天只好外出遊蕩,盡量不待再家裡。

  公司付你錢買下你的時間,除了上班,你的時間難道不能有更高報酬的運用嗎?我常常思忖,待在企業的時候,企業主總是要員工忠誠,但是臨危關頭時企業會對員工忠誠嗎??企業,其實是由每一分資金、員工、設備集合而成的抽象名詞,甚至嚴格的來說企業是不存在的。每一個主管都說要替員工、股東謀取最大利益,但是個別來說,老王與老劉兩個員工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價值觀,真的有一個單一的企業決策是可以普遍適用每個員工的利益嗎?事實上,所謂的公司制度、公司利益都只是為了董事會、經營層峰設計的保護傘,為了保障企業主本身的權利而運作的大型奴役工具而已。員工?算了吧,反正,員工的死活跟企業主是無關的。
退休生活需要提前計畫

『可以賺大錢的四種路線』
  很多人也知道,選對公司會上天堂,選錯公司連套房都租不起。但大多數人都犯了一個選公司的毛病,「ㄟ,你找工作會不會去看公司的EPS...」這是我一個朋友問我的話,我記得當初我還臉不紅氣不喘假裝懂說「EPS就是本益比啊,Earning Per Share!!」對方也被我唬得一愣一愣...散戶常常追高殺低,事實上,很多人找工作也是追高殺低。追逐股價高的公司,捨去股價正在打底的公司。工作換來換去,都換到公司由盛轉衰的高點,個人一點利益都沒有得到。

  其實找公司不像找股票,股票可以天天買賣,公司可不是可以天天換。而且要是你真有能力,選得到聯發科、宏達電那種公司,還不如錢丟下去去投資,幹麻要在公司裡面拼死拼活。真正的原因就是做不到,也選不出來。所以找公司,看股價,實在是不智之舉。

  我認為只要公司穩定不會倒,反而要去思索自己的興趣與發展。個人的興趣雖然難發掘,但是成功的路線我自己歸納起來大概有四大類。

1.做主管
  因為企業分工很細微,一個專業人才已經是很容易替換的,而一個管理人才卻可以幫高層主管管理底下5~20人的工作。一但一個專業的技術人員跟一個中階主管起衝突,企業多半只會保中階主管,因為換掉一個中階主管影響了20個人,換一個專業技術人才,只影響一個人。

 只要喜歡爭權奪利,一定要待在企業裡面,目標就是成為"專業經理人",我在看企業的工作,只有職員與主管之分。有人終其一身都是成為職員,因為企業的福利都是為了經營者設計的,所以成為主管階層之後將能得到更多公司的福利與資源。就像郭台銘說過的,「爭權奪利是好漢」,他只不過是說出實話而已。每一個我所認識的層峰階層都有老奸巨猾,城府極深的特質,非常懂得運用鞭子與蘿蔔來威嚇利誘員工,要不然這些人要怎樣管理上萬人的公司,要怎樣跟尖酸刻薄老美小日本在商言商,笑裡藏刀??在企業裡面爭權奪利,其實就是一種訓練過程,讓你腦袋不要那麼單純。
升遷是專業經理人唯一的路

2.做業務
  有些人對於爭權奪利沒有興趣,坐在辦公室一小時屁股就會生蛆,喜歡聊天打屁,又只愛陌生人。這種人一定要嘗試去做外勤的工作,外勤工作的好處是可以不必整天坐在單一的位置上。因為要跟各式各樣的人應對,同時交換資訊,可以拓展知識視野與對於社會人生的了解。內勤人員有固定收入,而外勤人員績效核定公平。業績與收入完全成正比,沒有不公平的地方,收入看自己而不是看主管臉色。因為我自己也是外勤人員,自己接觸後才知道,這樣的領域才是只論實力、努力,不論學歷的工作環境。你的學歷再高,都比不上一個熱心服務的年收百萬的媽嗎。驕傲與自大,在這樣的領域也看不到。因為自大的人不懂得自我充實,外勤人員是深入市場的前線人員,必須每天自我充實,才可以應付瞬息萬變的市場。

  台灣的教育,多半培養學生成為雇員,而不是成為外勤或是老板。因為學校裡的老師都是政府的僱員,他們接受穩定的收入,體制下的生活。耳濡目染的結果,培養出來的小孩的價值觀非常適合做為企業雇員。

3.做老闆
  有些人做不起員工,也不喜歡掛在企業裡面做外勤,加上自己有一點本事。很多年輕人就會創業去做老闆。創業,的確是一條致富之路,只是比較辛苦,而成功機率不高,成功之後不一定能持久。但是失敗的人學到更多,活下來的人則享受資本主義的獲利。跟國外比起來,台灣社會並不鼓勵創業,也沒有適當創業管道、配套的智財權保護,資本籌措來源有限,破產之後的破產法案不完整。這的確壓抑了台灣創業的環境。

  我弟弟的同學,就讀T大哲學系畢業,台灣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大陸找工作,後來輾轉把生意帶回台灣,自己在松山開了一家貿易公司,每年賺進千萬的收入。我的一個國中同學,書唸得不好,出社會找不到工作,就跟著學長一起創立直銷系統,三年後也是大富大貴變成VP級的人物,聽說地方的稽徵處的人員都認識他,因為他是鄰里面最年輕的繳稅大戶。每次跟他聊到,他都挖苦我說「因為跟你一樣優秀的人都去上班了,所以我創業才會成功。」,這又再次應驗了,人多的地方真的不要去。
優秀人才不敢創業

4.做投資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可以賺進大筆財富的。這也是為啥麼很多人會到總大、豹大的Blog來吸收訊息,增加自己的財務智商。在台灣做資本利得有個很大的優勢,因為台灣資本利得不課稅,這使得同樣在台灣股票市場獲得收入200萬的人,跟靠薪水工資收入200萬的人卻有將近20萬的稅務差異。

  在Blog裡面有三個我很佩服的人,K、小楊老師、SingeBlue,他們目前都是放下了資本家收入,在證券市場裡面努力賺取生活的費用。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並且不輕易放棄。用勞力賺錢的人容易貧困,用腦力賺錢的人可以成為中產階級,用錢賺錢的人可以享受富裕。我相信這是一條可以讓他們小康富足的一條道路。
投資理財錢賺錢

『雇員與雇主』
  我想起投資筆記當中的一段,專家與專業。其實不管在不在企業體系工作,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心態是雇員心態還是雇主心態。不管是上班做內勤、外勤、投資或是創立事業,裡面都有些人只是雇員,有些人做雇主。很多內勤找到自己的價值與目標,一步步成為專業經理人;很多外勤,工作偷懶怠惰,這樣就是雇員心態;也有很多在證券業做投資事業,但是迷信內線,走偏了路,這樣也只是在投資的領域裡面做雇員。

  雇員與雇主最大的差異在於「施與受」,雇員是依賴的,是接受的,是被動的。雇主是獨立的,施與的,積極的。很多人的工作是被逼迫的,是被壓榨的,每日生活極度不快樂,休息的時候只能靠抱怨主管責怪公司來宣洩。
雇員與雇主決定在自己的心態

『工作大未來』
  這不只是台灣或某些人才這樣的,世界上,很多相同困境的人。村上龍在<<工作大未來>>說「考上好大學,能進入大公司或政府機關工作,從此過著安心穩定的生活,這樣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樣的觀點,對日本社會造成強烈衝擊。我用<<賣命工作的誘惑>>作為開始,現在要用<<工作大未來>>這樣的一本好書作為結尾。這本書重新闡述著富人與窮人、偉大的人與普通的人的定義,也點出資本社會衝擊下的日本人生活的無奈與困擾。這本書除了解析快樂工作的要件以及告訴你尋求可能適合一個13歲小孩個性的職涯。這本書的方法與工具,確實可以給許多正再工作裡面迷失的人一些答案與轉職方向。
<<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8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