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10-04

Smart智富月刊10月號第182期 P32「印度完美風暴」之補充

喜歡本文請押讚好,如果跳出確認視窗,要再押一次"確認"才能成功給我一個讚唷~

R0017339

    今年財經界非常盛行「金融恐怖主義式」的專欄文章,為何會這樣呢?我想應該是因為大家對於2008年金融風暴實在是印象深刻,愛上金融危機到一種不可自拔的狀態。因此我也來恭奉其盛一番,寫一篇具有市場性的財經文章。

    90年代末期的亞洲金融風暴典型模式,某個固定匯率國家借貸著海外便宜而低廉的資金,不斷投資國內非生產性資產(例如房地產)。一旦遭遇大型經濟衰退,產生資本外流壓力,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中央央行被迫選擇升息,又進一步打擊經濟,最後導致外匯儲備枯竭,匯率崩盤。今年六月底,美國聯準會釋出貨幣緊縮的風向球,使得新興市場貨幣遭受強大的貶值壓力。

    1991年,印度由於主要出口國蘇聯解體,再加上波斯灣戰爭使得油價飆升,導致經常帳失衡使得外匯存底枯竭,政府瀕臨破產,被迫轉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由國內空運了67噸黃金至海外作為擔保品,獲得22億美元的貸款,才得以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改革,至今成為亞洲第三大經濟體。

    以上歷史聽起來都是久遠的故事,但今年以來印度正在上演一場貨幣危機復刻版的時代劇。

    印度國民一直喜愛購買黃金,是全球重要的黃金銷售市場。民眾購買喜好黃金並不是什麼罪惡,大量購買黃金使得經常帳赤字,頂多是一件經濟史上頗為稀奇的事情。本來這一切是你情我願的自由市場機制。但真正背後的問題在於「政府為了縮減經常帳赤字」所打算採取的手段,政府盲目追求貿易平衡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金本位時期的時候,當國家經常帳赤字的時候,政府會為了縮減赤字為了吸引資金流入,不論國內景氣正在擴張或是衰退,政府都會逕行提高本國利率。就現代貨幣理論我們知道,提高本國利率可能引發本國匯率相對上升,降低出口競爭力,同時上升的利率對於本國的總體經濟還有壓抑的效果。結果就是政府為了縮減貿易逆差,使得總體經濟一刀斃命。早期的金本位時期,政府經濟決策就是這樣蠻幹的。(很神奇的是,現代人還在誤以為金本位制度就是象徵政府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紀律與節制,實在是相當穿鑿附會的民俗信仰。)

     如果,有一個國家像美國一樣,經常帳出現赤字,其實不構成什麼危機。如果,有一個國家像日本一樣匯率在三個月之內貶值20%,其實也不會怎麼樣。如果,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有著龐大的房地產泡沫,也不會危及發展。如果,有一個國家像台灣近期一樣蔬菜價格上漲四倍,其實也還不至於重創消費。如果,有一個國家像歐洲區一樣正在步入衰退,也不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衝擊。但是,以上所有事情如果同時發生在某一個國家時,那個國家就會陷入麻煩了!

   這種奠基於民眾過於熱愛黃金,不愛本國貨幣的大框架之下,在一切不利因素匯聚之時,就有惡化成現代版貨幣危機的可能。

   印度就是陷入這樣麻煩的國家,由於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的經濟成長放緩,使得印度出口下降,經濟成長率衰退,但是國內通貨膨脹卻反向高攀,國內對於黃金的需求又與日俱增,使得經常帳赤字不斷擴張。印度的經常帳赤字成為全球第三高,又加上美國的緊縮議題,再度引發熱錢的大量退出。對於央行來說,對內有「停滯性通膨」問題,不管升息或降息都是兩難。對外,有熱錢外逃的壓力,同時又有國內資金拋售盧比購買黃金的現狀,就印度來說等同持續增加國內對於美元需求,又面臨資本外逃,盧比匯率更趨疲軟,回頭再惡化國內通貨膨脹的問題。政府公債殖利率大幅上升,增加了政府舉債進行財政擴張的成本,也提高了市場資金利率,又壓抑了國內經濟成長。這樣錯綜複雜的情況,就是印度央行現階段的挑戰。

    因此今年以來,印度政府與央行不斷打擊黃金市場,又進行許多準資本管制措施,引發市場疑慮導致熱錢流出,使得盧比大貶。今年九月,印度央行新行長上任,提出許多金融改革法案,放寬盧比管制開放市場,就是希望吸引外資流入印度。股市與匯市同步正面反應。

    然而,我並不認為換了一個央行總裁就能解決印度現階段的困局。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拖待變,希望經濟可以自然好轉,希望民眾與外資可以對盧比更有信心。最糟糕的方式就是為了維持匯率,貿然進行激烈的升息。目前,縱然印度央行的貨幣政策沒有過於緊縮,但印度經濟成長衰退到十年最低,印度政府公債殖利率卻在近五年高點(十年平均為7.5%),這樣風險與報酬的不匹配,仍舊會對總體經濟帶來傷害。

image

    雖然相較於90年代的金融危機,現在印度盧比對於美金不若以往僵固,已經大幅放寬許多,國家外債不像90年代那麼高,外匯存底不像90年代當時那麼少。但在我看來,盧比現階段的問題是全球之最(最糟糕),印度政府與印度央行必須要有足夠的智慧,還要能施行果決的政策,加上非常好的運氣,才能夠化險為夷。

    金融危機一直離我們不遠,真正的原因在於「新自由主義」的盲從。台灣與其他國家見到美國二十年前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下成功茁壯,我們便依附美國夢,因此認為「新自由主義」是經濟繁榮與國家成長的關鍵,因此我們認為政府管制是造成財富分配不均的主因,所以政府不該干預市場,因此政府要減少所有管制與監督,終究在這種姑息投機與放任主義之下,我們讓那些玩錢的金融份子或是對沖基金在全球各種市場上作怪,我們讓熱錢狙擊外匯,又讓國際金控公司發展複雜的連動債,讓便宜資金任意炒作全球各地的房地產。最後引發金融風暴,「新自由主義」卻責怪政府,認為就是政府管制太多才會造成各種金融危機。在我看來,實在是這個世代最荒謬的偏見。

    其他分析內容,請參考Smart智富月刊10月號第182期囉,請各位捧油們記得去連結文章上方押讚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