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台灣很多人投資股票的時候不曾把中央銀行當一回事,甚至不明白中央銀行提供的統計數據。中央銀行每個月例行的金融統計變化或是即時的新聞稿,實際上也提供了全市場唯一可靠的訊息。因為市場裡沒有人擁有比中央銀行更完整的數據,所有單位都在等中央銀行提供的官方統計數字,就算是外資大型研究機構的經濟學家無法擁有可與央行比擬的信譽。儘管只是單純文字的新聞稿,也可能讓我們查覺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上的意圖,到底傾向於鴿派(dovish)或是鷹派(hawkish),更可經由深入了解央行的動向,我們得以作出較佳的投資決策。
中央銀行的概念
西元一六六八年瑞典成立了歷史最悠久的中央銀行--瑞典中央銀行(Riksbank),比倫敦金融中心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ish)早成立三十年,這兩國的中央銀行肯定是金融歷史的濫觴,而鼎鼎大名的美國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s)是到二十世紀初期的一九一三年才成立。
若是三百年前的中央銀行總裁來到二十一世紀的二零一零年,一定會對於現在中央銀行被賦予不充分的權限,只能用迂迴的貨幣政策又背負艱難的經濟使命而感到瞠目結舌。中央銀行成立之初,僅扮演政府或是皇室帳房與發行貨幣的簡單功能,或是替政府融通赤字之用,就算是美聯儲的成立初期也只是為了解決各地銀行間的擠兌問題。由於沒有現代的網路資訊與統計能力的進步,銀行家們早期並不充分了解中央銀行的能力,也不清楚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間如何創造貨幣,並透過影響貨幣與設定目標利率來影響市場利率。那些貨幣學派的清晰概念,到二十世紀中葉,才漸漸經由經濟學家與中央銀行家們在不斷「摸索試誤」的過程裡,被世人發掘出央行活動對於經濟的巨大影響。
中央銀行的目標在於保持貨幣價值與經濟活動的穩定性,所以中央銀行單獨從政府當中分離出來,並且擁有主導貨幣政策的能力,被視為是超越政府的整體社會追求經濟長期繁榮的象徵。由於政府放棄控制中央銀行的貨幣能力,政府財政部的籌資管道被迫與民間金融資本市場一起競爭貨幣,財政部頂多也只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政府也逐漸無法主導市場。財政部也許無足輕重,相對地,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若過於傾斜政治人物,會讓市場失去原有的秩序,也會被國際間視為是反社會利益的倒退象徵。
央行的職責
如果我們去查詢台灣央行的首頁(www.cbc.gov.tw),可以看到斗大的標語「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協助經濟之發展」中央銀行所擁有的工具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調整利率水準與存款準備率,另一種就是公開市場操作。央行一旦調降利率,同時會影響市場對於未來利率的預期,這樣又會降低長期利率水準,並有助於降低借貸成本,同時提高資產評價,更可以緩解財政狀況以及家庭和企業支出,從而增進經濟活動,等同於釋放資金的效果。反之亦然。
央行關心哪些事?
中央銀行關心的是三種價格,第一種是物價,中央銀行首要目標在致力於穩定物價,要避免過高的通貨膨脹或是刺激低迷的通貨緊縮,特別是要維持低的通貨膨脹率。只是,中央銀行在維持低的物價同時,往往不將「房地產」與「股票」價格考慮在內,每次到泡沫大到不能破時,才開始要亡羊補牢,其後果造成的社會代價是否更高?第二種是利率,也就是資金的價格或者說是資金的成本,這影響了全市場家庭和企業支出借貸成本,也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最終想要達成的目標¬¬──引導市場利率。但何種利率水準才能夠既維持物價穩定,又能夠促進經濟,實在是複雜到無人能解。第三種是匯率,一般來說對於浮動匯率國家,多數政府皆渴望「弱勢」貨幣以產生國際貿易出口的競爭力,但央行主事者卻傾向「強勢」貨幣以求物價的穩定。在二十世紀初期,國家的匯率多由各國政府的固定匯率制度所主導,那時候的中央銀行幾乎都在處理匯率與貨幣政策之間的問題,直到一九七三年以後主要先進工業國家紛紛加入自由浮動匯率行列,各國之間不同的經濟成長、貨幣政策差異、資本流動都會造成匯率的急遽變化,都讓中央銀行面對比以往更艱難的挑戰。
迷霧般的中央銀行
由於中央銀行的決策會直接影響金融資產價格走向,並最終影響到商業活動。中央銀行為了避免增加經濟上的不穩定性,所以他們也會盡可能的含糊言詞,寬鬆中帶有管制,緊縮中略帶刺激;好像在召開記者會當時,若臨時給正在發言台講話的主席進行酒測,酒測機也許會嗶嗶大響。話語不透明到國際間的交易員,甚至要細數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發言時,到底額頭擠出奇數或是偶數條皺紋,來決定美聯儲可能是要寬鬆還是要緊縮。儘管如此,作為一個需要贏得社會公信力的中央銀行,我們真正要關心的是他們作了什麼,而非說了什麼;由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規範下,中央銀行的活動結果,都必須在中央銀行的金融統計報告中按時揭露。我們就可以從這些例行性的報告中找出一些有用的線索,讓我們能夠跟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走向。
央行網站能提供我們哪些資訊?
投資的起步最好先了解央行政策的走向。到中央銀行網站,首先我會注意的幾個大項目:新聞稿、統計資料、出版品、首長演講辭。新聞稿按時佈達中央銀行的研究資料,或是最新的官方說法,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追蹤中央銀行的新聞稿。再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統計資料,裡面計算了各種公開的統計數字,尤其是金融統計該項,是研究金融市場的起點與終點。出版品裡面有中央銀行研究員整理的不定期官方研究,裡面介紹一些金融風暴過程或跟通貨膨脹有關的基本知識。首長演講辭就像是給股東成員的公開說明,可以聽聽看央行總裁自己每年如何宣導自己的「豐功偉業」。
在玲瑯滿目的金融統計中,你一定不能忽略的幾個數字有:重要金融指標的M1b、活定存總額、CPI。以及金融統計月報的重要金融指標圖、本國一般銀行存款借記總額及回轉次數以及消費者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
數字1:M1b
M1b是狹義貨幣供給,是台灣常用的貨幣供給數字,其內容包含:通貨淨額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 活期儲蓄存款,簡單來說是一種流動性較高的貨幣統計數值。一般市場上習慣每個月觀察M1b的年增率,只要年增率持續上升,多半隱含著經濟加溫熱絡,股市成交量與動能也較加,對於整體市場有正向的助益。一旦M1b的年增率由高反轉並大幅減少,股市多少都得面臨或多或少的回檔與壓力;若年增率破蛋轉負,更有空頭市場成形的意味。由於M1b內容包含著股市交割的證券交易帳戶,每當上市櫃月成交總量接近M1b一成的時候,也容易因為爆出交易大量而形成較大型的頭部。
每個月25到27日間央行的新聞稿會公布貨幣供給數字。另外,在央行的網站「統計資料」「金融統計」「重要金融指標」的「指標最新資料」裡面。
圖1.近四年台股與M1b關係圖,2008年初台股資金動能已經提前由正轉負,近期則是回檔後持平。(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數字2:活定存年增率
活定存年增率較M1b更具簡單的概念,資金越充沛,活定存往往會先後攀升,而定存年增率的變化常常跟股價指數呈現反向關係。這個數字不是用來領先發現反轉點,而是用來驗證反轉的正確性。開始衰退的過程,往往定存絕對數與年增率都會攀升;而從底部翻揚資金不斷湧入的過程,活存年增率往往領先於定存會開始連續數月增加,絕對值創幾個月新高。
活定存總額,在央行的網站「統計資料」「金融統計」「重要金融指標」的「指標最新資料」裡面。
圖2.活定期年增率與股價指數關係,96年12月開始活期年增率由正轉負,且定存年增率由負轉正。98年3月開始,活存年增率大幅超越定存年增率,指數也脫離低檔持續攀升。(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數字3:CPI
CPI是消費者物價指數,即央行嚴密監控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之一。雖然從1998年以來,我們為了增進外貿,讓美元兌換台幣匯率固定在區間之內,並且在利率政策上完全跟隨美國亦步亦趨。2008年之後,由於我們跟美國利率政策逐漸脫鉤,儘管台灣CPI多半只是當作參考用,而有貸款的人,也不要哪一天看到CPI長期超過2%的忍受範圍,還不提防央行緊縮進入升息循環的動作。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在央行的網站「統計資料」「金融統計」「重要金融指標」的「指標最新資料」裡面。
圖3.CPI年增率、重貼現率與股價指數關係圖(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數字4:重要金融指標圖
顧名思義,既然連央行的都加註「重要」兩個字,就表示這份圖表真的重要。這張圖表裡面有M1b的貨幣乘數,就是M1b的周轉率,一般來說資產價格要上漲,不是M1b增加,就是貨幣乘數乘數在增加,當然M1b的數字比較直觀,但貨幣乘數也是相當重要的輔佐指標,只要M1b年增率與貨幣乘數雙雙下跌,股票市場很難有好的表現。有時候M1b年增率持平但貨幣乘數持續走揚,也是支撐資產價格的方式之一。
重要金融指標圖,在央行的網站「統計資料」「金融統計」「金融統計月報」的「重要金融指標圖」。
圖4.M1b與M2貨幣乘數圖 (圖片來源:中央銀行)
數字5:消費者貸款餘額
民間消費意願越高,消費者貸款餘額就會持續上揚,在經濟活絡過程投資增加、就業改善之際,也會逐漸影響到民間消費意願,而使得消費者貸款餘額成長。這也不是一個領先指標,但可以觀察出消費力道的水溫。也可以進一步去拆解分析細項。如果經濟衰退,也會伴隨消費者貸款餘額逐步下跌。
消費者貸款餘額,在央行的網站「統計資料」「金融統計」「金融統計月報」的「19.消費者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
圖5. 近期消費者貸款餘額與股價指數關係圖(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數字6:存款回轉次數
存款回轉次數是反映貨幣交易總值的指標。回轉次數上升是表是相同存款支撐更多的交易,也反映著資產買賣的熱絡,影響資產價格漲跌除了貨幣供給之外,還有貨幣的周轉速度。以央行的年資料來看,台股兩次衝上萬點(86年、89年),當年度存款回轉次數皆高達130次,而96年台股站上9600點,當年度回轉次數也是由谷底靠近100且形成峰值。若看近期月資料,更可以看到與指數亦步亦趨的回轉次數變化(當讀者看到本刊時,100年2月分資料已經公布,推測可能因為股市下跌而回轉次數大幅減少)。所以當你看貨幣供給M1b年增率持平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再同步觀察存款回轉次數理當產生更通透的思維。
存款回轉次數,在央行的網站「統計資料」「金融統計」「金融統計月報」的「13-A.本國一般銀行存款借記總額及回轉次數」。
圖6.存款回轉次數與年均股價指數關係圖,三次峰值皆出現股市高點(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圖7. 近期月存款回轉次數與股價指數關係圖(資料來源:中央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