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04-10

裝潢這條路(3)

11167909_973095599443113_6399133534506383963_o

    「裝潢」這兩個字,在中國古代指的是書畫蒐藏等珍藏品的「裝裱技藝」,是一種古代藝術品的修復技術。

    時至今日,裝潢指的是現代建築最後空間布置的室內裝修,已經發展成另一種與古代完全不同也更複雜的技術工程。現代裝潢的形式與內容也遠比傳統的骨董修復有著更豐富也更多元的意涵。不同的設計理念,設計元素,就需要搭配不同的裝潢建材與工法。

    我個人認為「裝潢」包含的範疇,應該是從居住的形式、到適合的地段物件、適當的空間規劃、遮瑕補強的工程、札實耐用的建材、合宜的施工工法、貼近生活的機能、美觀動人的外表、便利且位置恰當的家電等等,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緊緊相扣,而且每一個構面都必須注入非常多個人化的偏好,才能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裝潢成果。如果用我自己這樣的標準,來看待多數建設公司銷售的「樣品屋」,那些看似富麗堂皇,空間線條豐富到黏膩的樣品屋,一旦入厝久居,才發現人性與空間的互動可以說是乏善可陳,相信屋主必然會有匪夷所思之感。這也表示,如果你重視自己的空間設計,那些「買屋送裝潢」的噱頭,可能讓你多花了錢卻會造成你未來入住後的困擾。

    話說回來,縱使你有像我一樣多如牛毛的裝潢要求,你也要找到能配合的設計師,而設計師背後若沒有一個好的工班團隊,也無法落實那些種種要求。工班的態度,決定了施工的最終品質。裝潢是一個手工比率相當高的工程,從丈量到裁切、組合、安裝、清運等等,很多時候設計公司對你的承諾,工班不見得聽得進去,也可能因為工班的疏忽,導致施工成果與設計規畫不同。這我不免要碎念台灣摧毀技職體系的教育改革,好吧,說得難聽一點,那些在工地還願意靠勞力做牛做馬的年輕工人,絕大多數不會是勵志做研究的書呆子,他們被那些普通高中、大學的象牙塔的教授碩士們摧殘,實在是一種國家人力資源的浪費。

    此外,多數工班工人的工作心態也不夠成熟,除了不同工程會互相推諉,工程品質經常也不夠仔細。如果業主提出來,他們也會露出一種「只有你這個業主會叫」的神情。好像是他施他的工,你住你的家,他只要事情有做就好,至於後來會有什麼問題都跟他無關的感覺。當然,我自己裝潢也遇到一些很重視施工品質的工班,也因為有比較,才發現重視專業與品質的工班跟只是賺點錢的工班差異很大。但是說真的,對於業主來說,如果同一種工班報了兩種價錢,多數的業主肯定是選擇低價的工班,最後得到較差的品質自己受就算了,其實還是助長了劣質的工班的生存。消費者對於品質不講究的結果,最後就是形成了一個「劣幣逐良幣」的扭曲市場,誰也沒有討到便宜。

   我印象中曾經看到有文章說,在台灣,裝潢糾紛遠比房仲買賣糾紛還高,這很顯然是政府缺乏規範、業者毫無自律加上消費者也無知,以上三方面問題的總和。經濟能良好運作的基礎在於「信任」,而且在充分且適當的規範之下,市場的價格與品質可以互相匹配,而不是像現在裝潢市場完全不透明,政府對於消費遊戲規則毫無研究,定型化契約沒有業者在配合,政府裝潢施工的審核時間漫長又浪費金錢而且不符市場需求,政府自己訂一套,消費者與業者檯面下玩一套。

    我不明白,如果政府真的覺得房地產是台灣產業火車頭,為什麼從營造、建設、代銷到裝潢,全部都阿里布達。至少在3C市場,我買蘋果手機16G就是16G的價,就是蘋果的品質,我買HTC就是HTC的品質,資訊透明也容易決策。但整個營建相關產業,就是缺乏制度與透明性,使得不法業者在其中遊走,但是最終還是傷害這個有心想要提升產業附加價值的業者,品質低落阻礙了可能享受更好服務品質的消費者,也讓降低業主願意花在裝潢上的消費額。

    台灣從豆腐渣工程、消耗預算的蚊子館、只驗酸價不驗重金屬的黑心油、加在飲料裡面的塑化劑、毒澱粉、倒塌的唯冠大樓等等,我們都見到消費市場的不健全。這就是所謂的mean society,人人為了自保只好你整我我整你,這使得台灣變成官僚、民刁、商奸、學廢的鬼島。我不知道為什麼,如果政府真的認為房地相關產業是台灣內需火車頭,為什麼會如此放任業者,「自由」與「放任」並非同義詞,我很反對那些用「自由經濟」的大帽子來掩飾政府「毫無作為」的說法,特別是我們已經能辨別那些顯而易見的失靈,而且還已經知道矯治方法的時候。缺乏政府適當的監管,失靈的市場會永遠失靈。當然政府可以在行政院裡面,每天晚上下班時集體禱告,希望「無形的手」可以發揮大能,來拯救這個失能的市場,我想靠集氣與禱告,一定是那些「自由派」政治人物的最好辦法。

    從裝潢開始談起,忍不住又扯到市場的缺陷與政府的失能,看起來或許離題太遠。其實我只買過一套房,裝潢過一件案子,這樣的經驗有什麼資格談論分享呢?但我都是自己摸索,也花了非常多的心血,買房從成交前三年就開始找房仲看各地物件與了解環境,我找過了三峽區、青埔高鐵、中壢區、桃園區、信義區看物件,直到後來鎖定桃園區,到成交前一年密集在桃園區的看房,雖然沒有看到百房以上,但算起來前前後後總共看了五十多個物件,也看了超過十本買房或置產書籍。而裝潢花了我整整一年的時間,找過五個設計公司諮詢,自己挑選並指定許多建材、衛浴、電器,也看過與裝潢相關書籍近十本。從自己買房到找設計師,以及最後決定裝潢工程的全部經驗,都是以業主的角度作為出發點,如果能夠一一與你分享,你就會知道我的觀察其來有自,我的憂心並不是空穴來風。我全部的心路歷程若還可以對你有所裨益,那你在自己裝潢的路上就不會感到一片迷茫,幫自己打好基礎,相信你也可以得心應手的完成自己理想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