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許多人看到新台幣匯價升破三十元而議論紛紛(股匯雙漲 台幣盤初升破30元),很顯然一般民眾對於三十這個數字非常敏感。有些人則認為中央銀行是為了協助選舉政策作多,為了政治傷害出口。首先新台幣升過三十元正好給「外匯存底詛咒」的信徒們一個大巴掌,如果承認央行有時候會讓新台幣升值,「央行總是貶值,累積外匯存底擴張貨幣供給導致泡沫」的整套說法就出現了破綻,就算不承認論點失敗,想必也要有一套大幅度的修正。新台幣匯價在二字頭並不是很稀有的事情,照去年與前年的慣性來說,大家應該要很習慣才對,可是通俗觀點的主觀不是這樣想。
這在我的另一篇文章寫過(外匯存底的憂鬱),多數金融評論家已經被「自由主義」完全徹底洗腦,而且變成一種「放任主義」。在過去共產主義的實驗與經驗中,我們看到了經濟的衰敗,集權的腐敗,導致戰爭人禍,上千萬人在共產主義當中死亡與慘遭不幸,這慘痛的歷史教訓,的確讓我們後代感到驚心。大家都嚮往自由與開放的金融環境,可是偏偏人造的金融系統往往會有漏洞,最後導致金融系統的失敗。所以,人類歷史經常要去修補金融系統的漏洞,從而產生更多的金融法規與管制,提高金融市場的透明度,也提升了金融市場運作的效率。
匯率政策到底該自由浮動還是略有管制,一個念過書的經濟學家應該要告訴你「不知道,因為兩者各有好處。」就像我們教育小孩子,基本上要「自由開明」,讓小孩自由發展。可是如果十二歲女兒跟中年男子一起睡覺,或是十六歲兒子跟輟學生夥同吸毒。這時候家長是否要堅持高尚的「自由主義」,尊重孩子「選擇的自由」?我相信只有被「自由主義」洗腦的父母才會煎熬,因為正常的父母可能早就氣得想打斷小孩的狗腿。
「自由主義」的原則很重要,但如果我們的經驗與知識已經能幫助我們判別某些錯誤,甚至於我們已經有處理的經驗,我們是否要無謂的放棄人類歷史錯誤中所得來的寶貴教訓,同時還要防範不要讓過度的人為管制與干預就找到了好藉口。但我強調的是,我們必須明確的知道問題的根源與解決之道,否則自由可能還是最好的運作方式。所以,凱因斯提倡政府干預穩定總體經濟的學派才會被自由學派大受抨擊,一如反駁「地心說」的哥白尼被天主教關到地牢,其實只是教宗與信徒覺得面子掛不住,聖經確實沒有記載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事實上,在自由主義的抨擊當中,全球經濟宏觀調控已經默默地凱因斯了五十年。(請參考:貨幣主義的成功與失敗-我可能不會愛你)
新台幣到底升值還是貶值,你若問我我應該誠實的說:「不知道,要看你要從哪個觀點來看。」因為新台幣強弱,不能只衡量美元的單一變數。因為兩者都是自變量而非一者為另一者的應變量,兩者之間會有共變量,也就是新台幣同時與美元升值的情況,更合況美元指數成份當中完全沒有新台幣。怎麼說呢?那肯定是全球出現一個很弱的貨幣,但該貨幣有占有美元指數重要的權重。
▲一個月變動來看,台幣的確升值,但沒有美元與日幣多
▲三個月的走勢,美元強過台幣與日幣(台幣略強於日幣),但顯然是跟歐元下跌有關。「這時候就可以說台幣為了政治,犧牲出口。」
▲六個月比較,美元最強主因還是由於歐元下跌,但日幣升值超過台幣。「嗯,這時候犧牲出口的論點好像錯了。」
▲一年變動率比較,日幣遠遠強過於美元,而台幣介於歐元與美元之間。「這時候外匯存底信徒就會高聲歡呼,你看台幣超貶,通貨膨脹來了」
這個告訴我們,分析匯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好不要先入為主,台灣主要的貿易對手就是歐、美、中、日,不管新台幣是否自由浮動,我們的匯率都會受到歐元、日元、美元、人民幣的變動所影響,也沒有一個國家或分析方法可以找到自己國家的「最適匯率」。因為我們的貿易盈餘會讓我們收入日元、美元與歐元,但各自權重又不相同。如果日幣一直升值,就算歐元與美元兩者變動抵銷,台幣也會跟著日幣升值。歐債危機導致歐元大貶,雖然歐元權重較高,但新台幣也不可能貶多過於歐元,加上除了美元,日元(人民幣)也升值,新台幣勢必會被推升。
我前幾個月把以前在交易室每天印下來的國外研究報告重讀一遍,外國人寫的報告也不無唬爛,但是有些報告真的是依照經濟學原理推論,相當嚴謹,難怪台灣金融界無法跟國外相比。連學校出來的教授都可以隨便唬爛經濟(請參考台灣人為什麼不痛苦?),這讓我相信台灣金融業確實沒有比較優勢,更沒有國際競爭力。
總之,想要罵台幣超升的就用短期線圖,想要罵台幣超貶的就用中長期線圖,各取所需而已,所以,在台灣一種貨幣兩種解讀,這就是主流的經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