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04-07

「鄉民的正義」遇上「政府的機器」

    318學運學生佔領立法院到現在進入了20個日子,學生相當成功的佔據了媒體與網路上的版面。在與政府幾日的交手之後,政府透過媒體各種報導與名嘴體系,用盡了各種手段抹黑、分化、造謠的手段,就為了要讓社會觀點移轉這些學生原本的訴求。所幸,學生還坐在那裏面。

    一開始我就知道,這是一場戰爭,一場兵不厭詐的戰爭。

    先不去論服貿協議對於經濟是好是壞,或是對於台灣中國化加速的程度。喊著拚經濟與我準備好了的馬政府執政成績在連任之後可以說是乏善可陳,推動了證所稅、油電雙漲、奢侈稅,與對岸簽訂ECFA,不但沒有如原先所說的效果,經濟成長欲振乏力,薪資成長奄奄一息。服貿協議,變成是馬政府黔驢技窮之下,再度壓寶的政策賭注。

政府連謊話都不願意用心說

    深層的問題在於政府一昧的相信「自由貿易」以及「對中國來台投資去管制」總和來說對台灣利大於弊,就是一個全民該接受的協議,但同時卻又拿不出讓人心服口服的證據以說服大眾。商業利益不等同於國家利益,而國家除了追求經濟成長,有更多比經濟成長還重要的目標必須完成。

   儘管在WTO的長期努力之下,全世界的貿易壁壘逐漸消退,開放投資與降低關稅是WTO的重要成果。現實上,這麼多年運作下來,世界各國早就出現越來越多「非管制」與「非關稅」型態的貿易壁壘。例如,台灣HTC去韓國銷售手機,很快的就被韓國的愛國心給擊敗,他們國家人民愛用國貨是出了名的,就算開放進口,降低關稅,HTC在南韓市場依舊討不到任何便宜。若要開放敏感項目,政府也要讓國內消費者與競爭廠商也必須做好準備,不惜進行各種小動作,才能有檯面上開放,檯面下抵制的效果。

    此外,在服貿協議當中,我們看到中國在開放項目當中都會加上管制但書,台灣開放項目方面卻大剌剌的歡迎中資來台灣投資出版通路、交通運輸服務、第二類電信、醫療社福等等與民眾生活水準與生活福利有關的產業,一旦被中國企業掌控,台灣民眾生活層面上將面臨更多的「置入性統戰」。

    自由貿易對上政治與國家安全的事情,必須要謹慎處理。就算是美國,他們產品銷售到中國的時候,若觸及國家安全,也絕對會在國內進行大規模的辯論,以檢視貿易政策。1990年代末期,美國國會禁止出口play station到中國,理由是play station內有高科技晶片技術,輸入中國可能被用來做彈道模擬或是其他國防用途(美國人其實也是很唬爛的),為此雙方上了談判桌。最終美國開放了對中國遊樂器的出口,幾年以後的2000年,中國反過來禁止「海外遊樂器」輸入中國,理由是遊戲充滿暴力、色情,內容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擾亂了社會治安秩序,成為社會一大公害(中國人也很會畫大餅來牽拖),這個遊樂器銷售禁令一禁就是14年。

    不論檯面下貿易談判多麼激烈,攻防多麼爾虞我詐,檯面上官方一定會有一套漂亮的說詞。反觀我們的服貿協議,對於民眾有疑慮的開放項目,政府只有一句話「利大於弊」,然後加上一條但書「協議中有防禦條款」,然後就沒了,政府虧欠人民一個好的說法,就算是說謊,謊話也應該要說得八面玲瓏、鏗鏘有力,這點表面功夫政府也不願意去做。很難想像我們的官員們在談判場合上,是怎樣被中國打槍,才把貿易協定談成這副局面。

貿易滅國的疑慮

    反黑箱服貿當中,最大的反對聲浪就是認為台灣在服貿協議之下終究會亡國。這個說法顯然太過於戲劇化,也太過於誇大。就跟政府一直說,服貿協議對中國企業開放可以降低失業率、提高薪資一樣,是說得太信誓旦旦了。貿易協議會把國家滅亡,這是言過其實的說法。我們看看加拿大與美國的北美貿易協定,儘管美國對於加拿大影響深遠,加拿大更可以說實際上就是個小美國,但他們在各方面還是保有自己的主權。

    就算是歐盟的內陸國透過貿易、物流、人流、金流的整合,甚至到貨幣統一,歐元區會員國依舊保有自己的政治主體。若要說國家滅亡,是因為自由貿易,甚至發行共同貨幣就讓歐元區德國化,都還嫌話說得太早了一點。因為歐盟各成員國的政治主體還在。

    而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島,則是在貿易、貨幣層面都還沒有被統一之前,自己島內的人民已經先透過政治手段選擇了加入俄羅斯。就算沒有服貿協議,中國化與大中國思想已經進入台灣,中國也確實可以「傾銷統戰思想」,但台灣必須要深化更具有國際觀的本土意識與民主制度,民眾與市場不買單,才可以與中國統戰抗衡。

    這次學運顯然就是一個成功的經驗,儘管政府執政四年一次,但是學生大聲的告訴政治人物,不是選上就可以躺著胡搞瞎搞搞四年,在關鍵問題之上,台灣人民還是會監督政府、監督國會,發出人民的聲音。而且他們可以透過許多聰明的方法跟政府與媒體抗衡。

政府用烏賊戰術分化學運團體

    台灣的媒體很顯然還停留在「八卦時代」,無法對社會議題做出監督與論述的能力。在網路上,我們見到學運團體透過網路工具溝通、串聯、自我表述,並且澄清各種誤導的謠傳,才能讓學運活動持續那麼多天,不至於走樣。

    我們看到政府各種打啞謎、跳針式的回應,被媒體加強報導,而學生的回應卻只有小小斷章取義的版面。當學生在述求立法程序的時候,媒體在報導學運領袖傳記,當學生進行公民審議的時候,媒體在報導各種人物的八卦消息,要不然就是放著各種不實的誤導與指控。政府透過友好媒體,把學運八卦化,參與的人物娛樂化,讓那些無法在網路接收訊息的老一輩人物,滿腦子想著「學生該回學校好好念書,不需要參加學運」。再加上一些「四面楚歌」的伎倆,一些偽家長、偽小孩、附近住戶的公開信,透過情感訴求,想要摧毀場內學生的意志力。

    學運能夠撐到現在,場內的學生心中煎熬,絕非我們外人能夠體會。

    今天這場服貿協議鬧劇,要不是這些檯面上政治"大人"們共同種下的因,學生也不需要承受這個苦果。幸好他們就像是社會中的「免疫系統」,在他們的努力以及網路的串聯之下,大幅強化民眾對於公眾議題論述的能力,若沒有他們,台灣政治環境還停留在藍綠惡鬥,想要往社會議題的辯論路線進步,還要再慢個七、八年吧。

公共議題將成為未來選戰主軸

    無論如何,我相信以這些學生的水準,這場學運不該是有政治人物出面承諾就草草結束,期盼這是一場引導台灣公民監督國會、監督政府政策的開始。也是民眾透過網路與公民社運團體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開始。

   我一直反感台灣總統選舉的電視辯論,一直停留在統獨路線,完全沒有討論到公共生活的議題,我多麼希望台灣的電視辯論,是討論我們該不該十二年國教、如何處理台灣核電問題、政府該不該長期補貼大型企業、政府如何解決失業勞工與低薪衝擊、教育政策如何匹配產業升級、政府如何維持長期的財政運作?這些社會議題,遠比與兩國論、有沒有九二共識還更加重要,卻長期被政治人物忽略,他們用一句「拚經濟」就乎弄過我們所有的人,然後我們就昧著良心投票下去,希望政府可以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

    我們誤以為民主制度是自由市場機制,只要有所謂的兩黨競爭,社會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持續進步下去,就會有看不見的手讓人民與社會生活越來越幸福。事實上,民眾越不關心政治,政治人物才會越來越幸福,口袋荷包越來越滿。

    台灣的未來要靠我們自己來救,不是靠政治人物的口水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