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05-03

第二章 需求與供給(22)

image

    在中國古代,西晉太康年間,當時為西元第三世紀中期,有一個默默無名的落魄作家名為左思,他不但其貌不揚,口才不但笨拙,才學又十分疏淺。而他的父親左雍則是學識淵博的御史,因此他父親經常看不起左思,左思心中相當挫折與不悅。

    由於左思的妹妹被選入皇宮成為妃子,他們全家則搬遷到洛陽。左思便在洛陽結識人文雅痞,也開啟了他的創作之路,左思師法東漢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大量收集各種史料,他又大膽拋開當時流行的華而不實文風,花費十年研究並撰寫成《三都賦》。加上當時的人氣作家張華、皇甫謐等人親自為《三都賦》作序,還有知名的張載、劉逵做注。這下,左思十年寒窗無人問,《三都賦》卻一舉成名天下知。

    一時之間《三都賦》在民間蔚為流行,人人傳抄《三都賦》的結果,竟然導致洛陽區域紙價大漲數成,這種短期紙張需求增加速度超過於造紙商供給速度,最後導致價格上漲,這種潮流瘋迷的現象被人稱作「洛陽紙貴」。也是經濟學當中所要描述的第一個經濟模型。

2.1需求曲線

    雖然沒有經濟學課本教導,但是人類古早社會文化中很早就已經在實踐「物以稀為貴」的供需法則。針對這種現象,經濟學家總是不能像我,拿一個成語故事來解釋經濟學原理,然後就當作敷衍了事。相反的,經濟學家根據需求與供給曲線的移動與價格變化,把我們人類社會的某種模式,用經濟模型與數學函數表達出來。

    在這我們先假設這世界只有一種商品、一個消費者與一個生產商,他的消費習慣跟我們平常購物很像,越便宜的東西我們就越願意購買或是買得越多,也代表更高的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我們假設他有個特定的消費習慣,而如果蘋果十元的時候他不會購買,但廠商每下降一元,他就願意多買一個蘋果,也就是說每個九元的時候他買一個,每個五元的時候他買五個,直到每個一元的時候他就會買九個。

    換言之,價格越低的時候消費者會願意買進更多的數量,價格上升的時候就就會降低購買意願。這個現象我們稱做需求定律(law of 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