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09-07

CPI與公眾經濟常識

image

    有些事情不管是對是錯,在已經植入錯誤觀念人的眼裡永遠是看不到正確的答案,你從他們的一句話或一個字都可以嗅得出來他們腦子裡充滿偏見。

    近期主計處公布了台灣八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由七月份的二‧四六%上升到三‧四二%。一些財經媒體與專家紛紛跳出來認為,這個數字創下了四年新高,政府必須要負責,認為台灣物價控制失當,不但如此,政治人物也火上加油,希望形成社會上輿論對於政府的批判。

    無論如何,這樣的誤解其來有自,大家都模糊的知道所謂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抽樣統計了經濟體系中民生物品的產品與勞務的平均價格,也知道這項數字統計出來的意義就是代表我們民眾的生活成本。因此,對於公眾來說沒有人喜歡這個數字增加,但任誰卻也沒有能力阻止價格上漲,因為我們做員工的時候喜歡每年調薪,我們做生意銷售物品的時候喜歡逐漸漲價。如果民眾對於CPI的認識僅止於此,就會出現跟政治人物一樣一鼻孔出氣卻看不出所以然。

    首先,要知道的是CPI這個數字是代表一籃子產品的物價,但是他的籃子內容物是固定的,它無法反映民眾尋求替代品的效應,例如麵粉高漲時民眾會吃較多的米製品,因此許多經濟學家相信有時候CPI會高估了經濟體系當中的通貨膨脹。

    此外,雖然CPI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數據,但他的用法並不像一般民眾那樣的認知可以直接解釋。一般來說中央銀行比較關心全年度CPI,並不會逐月比較CPI年增率,而且中央銀行更重視核心CPI而非CPI總指數。原因無它,許多被統計的產品--尤其是食物與能源類,短期經常價格大幅波動,例如,國際原油因為中東地區戰爭而上揚,或是蔬果類受到氣候異常或是天然災害而短期飆漲。所以,如果中央銀行視為是短期因素,就會忽略這種短期現象,交由市場機制去平衡供給與需求。而對於政府來說,如果認為是短期因素,就可以開放國外蔬果進口,增加國內蔬果的供給量,則能夠有效的控制這種短期衝擊。

圖、台灣CPI與核心CPI

image

(資料來源:主計處)

    我們可以看看美國二○一一年全年度CPI皆高於三%,也是三年以來高點,美國聯準會並沒有因此而調升利率,反而積極推動寬鬆貨幣政策。因為美國聯準會知道,美國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為一‧七%是在八年內的次低水準。

圖、美國每年CPI與核心CPI

FRED Graph

(資料來源:FRED)

    所以,當我們看回台灣八月份核心CPI為○‧九五%,相對於二○一一年全年平均一‧一三%還要低,你就應該暫時先稍安勿躁繼續追蹤後續發展。而不是用一種義憤填膺的反社會心態面對經濟上經常會出現的短期波動,其實這種心態完全只是由於心中痛恨通貨膨脹,卻沒有正確的經濟觀念。

   貨幣政策與物價控管皆兩者皆需要長期穩健發展,如果中央銀行想法與行為像那些看起來道貌岸然的政治人物或是自以為是的財經專家,每個月見到CPI上升就大肆升息,下個月CPI下降就反向降息,一會兒升一會兒降,我想民眾會更痛恨這樣愚蠢又反反覆覆的政府。